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上合大家庭要走好开放融通之路

李进峰    2021-10-11 16:38:01    经济日报

过去20年,是国际格局持续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20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成员国互利合作硕果累累的20年。20年来成员国共促政治互信,共护安全稳定,共谋繁荣发展,共担国际道义。上海合作组织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上合组织成员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安危共担之路、开放融通之路、互学互鉴之路、公平正义之路。“五个之路”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

着眼于首次扩员后的新老成员国团结和睦,打造“上合大家庭”与和谐地区,着眼于开启接受伊朗为成员国的程序,接受沙特、埃及、卡塔尔为对话伙伴国,上合组织将成为拥有9个成员国、3个观察员国、9个对话伙伴国的新的“上合大家庭”。

成员国应继续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因势而谋,坚定支持联合国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坚持新的合作观、安全观、发展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不断增强上合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在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程中加强团结。

上合组织应走好开放融通之路。坚持开放合作导向,促进成员国优势互补,利益交融,共同发展。深化“一带一路”与地区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地区国家产业链完善与提升,维护成员国产业链稳定供应畅通。促进地区国家优势互补、经济融合,互利合作、联动发展,共同繁荣,成果共享;继续推进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保障区域内人员、货物、资金、数据安全有序流动;重点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现代农业合作、产能合作等方面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第一,加强经贸合作促进开放融通。在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可持续平衡增长受到阻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保护主义抬头,管控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退化导致的金融和经济风险加大等困境和挑战共存背景下,上合组织在坚持平等、公平、互利原则基础上,应积极发展经贸合作,创造有利的地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条件与制度安排;加快落实贸易和经济领域已通过的长期纲要和计划,促进成员国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成员国将进一步加强在贸易、产业、交通、能源、金融、投资、农业、海关、电信等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通过先进、节能、绿色和低排放技术,提高人民福祉和生活水平,确保成员国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开放融通。继续开展和深化国际合作,在确保各国平等和公平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经济增长;应利用地区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潜力,根据国际法准则,在欧亚地区构建广泛、开放、互利和平等的协作空间。比如,成员国支持俄罗斯提出的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加强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数字经济规划,以及引进创新技术方面交流经验,共同弥合成员国间的数字技术鸿沟。

第三,加大资金支持促进开放融通。中国将在未来5年实现同成员国累计贸易额为2.3万亿美元目标,中方将启动上合组织框架内第二期专项贷款用于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重点支持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项目等。

上合组织20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典范,推动了国际关系和国际合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取得巨大成就和丰硕成果的同时,上合组织未来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历史性机遇,主要挑战是首次扩员后的磨合期的遗留问题,第二次扩员可能引发的新问题和不利因素,如何加强新老成员国团结互信、提升组织认同感和集体行动能力,阿富汗等周边不稳定因素引发的地区安全威胁增加等。主要机遇是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全球经济东升西降大趋势不可阻挡,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是大势所趋,中国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同时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等。

展望未来,上合组织前景广阔,成员国将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维护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原则,扩大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合作。上合组织立足于欧亚地区,积极推动成员国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和对外关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尤其是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政策利好加码 专精特新企业步入“快车道”
下一篇:智能网联汽车来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