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发力促消费 多地出台新举措

彭婷婷    2021-11-23 11:23:13    中国商报网

新一轮促消费再发力。连日来,各地相继推出一批颇有含金量的促消费措施,以优化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全面促进消费。

如,广东将推出多项促消费举措,包括提升广州北京路步行街等商圈消费、视情况在全省发放消费券等;北京将从消费新地标打造、消费品牌矩阵培育和现代流通体系优化升级三方面展开行动,推动商品消费提档升级;广西组织开展33暖冬消费节系列活动,力争拉动消费超过200亿元……

 

强有力打造优质商圈

新一轮促消费举措亮点纷呈。其中,建设一流商圈、推动商品消费提档升级成为北京、天津、广东等地促消费发力重点。

广东明确,加快推进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二期改造等改造提升,评选认定一批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鼓励各地培育一批重点步行街(商圈);天津表示,年底前新增4个购物中心,新增两家跨境电商线下展示体验店;北京提出,核心区以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西单商圈等为重点,中心城区以国贸、新首钢、五棵松、丽泽等区域为重点,提升消费集群国际竞争力。

“北京等五地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促消费的一个契机,商圈作为重要的消费平台,在促进消费回升、激发消费活力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当前处于岁末年终重要节点,促消费有望和元旦、春节等形成有效联动,持续拉动节假日消费。

“各地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促消费举措值得肯定,不过,促消费重点还是要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全面促进商品消费提档升级,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全国并购工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对记者表示。

 

扩大汽车等领域消费

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等领域消费仍是各地促消费工作重点。

在扩大汽车消费方面,深圳提出进一步放宽新能源小汽车指标申请条件,取消社保条件等限制,促进新能源小汽车销售;福州于11月12日至12月20日发放1000份总额400万元的以旧换新购车补贴,以及2800份总额840万元的新车购车补贴;北京启动“2021北京消费购车节”,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参加“新车游记”活动,体验试乘试驾,欣赏京郊初冬美景等。

在鼓励家电消费方面,广西举办千种家电品质节,各市家电经销商开展家电特卖活动等;山西于11月14日至12月11日通过中国银联“云闪付App”分4个轮次投放1080万元“家电消费券”,惠及家电零售领域。

政企联动推动家电、汽车消费符合市场需求,进一步让利消费者、促进消费也是市场共识。如,贵阳发放“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补贴,农村居民买家电最高补贴1000元,买汽车最高补贴2000元。安光勇表示,激发汽车、家电消费市场的更大活力,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整个消费市场,还将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想方设法提高居民的购买力。”独立经济学者王赤坤在谈到如何进一步促消费时表示,我国低收入人群比重较大,而汽车、家电属于可选消费,提升消费购买力和目前各种促消费配套举措相结合,相信能产生更好的促消费效果。

 

市场有望持续回暖

作为提振人气和消费的重要手段,消费券的“返场”颇受关注。不少地区持续推进惠民消费券发放工作,切实增进消费者的获得感。

如,太原定向发放6000万元消费券,联合商家开展打折促销活动,引导居民消费;厦门开展文旅消费季活动,时间从11月持续到明年3月31日,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优惠券;郑州本期消费券共计发放5000万元,以券包形式发放,总计100万个。此外,广东也将视情况在全省发放消费券。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消费市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修复之路不确定因素较多。不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并未系统性下降。”中信证券认为,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2022年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将持续减弱,预计明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达8.7%。

“接下来,新型消费、高品质消费,或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王鹏表示,商圈建设、新品引进、首店落地……在各种促消费举措下,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回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LPR连续19个月持平 专家:年内下调MLF利率可能性不大
下一篇:浙江投资千亿元保海塘安澜,“海上长城”筑牢安全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