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开封杞县:小柿子成就大产业

2021-10-22 13:15:37   

“柿子象征事事如意、红红火火,我们的生活就像这满树的柿子一样红红火火!不仅日子美了,每个村民的心更是甜滋滋的。”正在枝头挂满红彤彤柿子的树下搬运满框柿子的李秀霞乐呵呵地说道。

 

 

虽然眼下农闲时节,杞县高阳镇团城村的李秀霞和王全国家的柿园里却是一派红红火火的农忙景象。他们家几十亩柿子园里缀满枝头的“火葫芦”柿子已陆续被采摘下来,经过清洗、筛选、定形等几道工序,上百筐的柿子陆续装车,销往远在千里外的东三省。

10月17日,由中共杞县县委宣传部、开封摄影家协会、杞县文联组织的“走进乡村看小康”主题摄影采风团一行20多人来到了高阳镇团城村。刚到村口,摄影家们就看到了李秀霞和王全国夫妻忙碌的身影。

“我们团城的柿子果实饱满、口感劲道、美味好吃,很多外地客商都来买。”正在装箱的李秀霞热情地向摄影家们介绍起自家的柿子。据了解,团城村种植柿子树的历史已有五十多年。现在的团城村柿树种植,是1993年从鄢陵果树研究所引进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团城村的柿子从有到优,种植规模从4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1000多亩。团城村发展种植户130多户,种植总产量2000吨,年产值360余万元。

一棵棵柿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说起这些年种植柿树给家里带来的变化,不善言辞的王全国算起了自家的“经济账”:“我家种了几十亩柿子树,一亩柿子树丰收了可以产八九千斤,能卖1万多块钱。靠这个‘金葫芦’,这两年家里车子有了,房子也有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在团城村像王全国这样的农户还有多家,他们靠着这些金灿灿的“火葫芦”柿子脱贫。如今,柿子已成为团城人家家户户的“金果果”,更是他们的“致富宝”。

“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保障农户稳定增收,镇领导高度重视我们村的柿子产业,多次组织县、市两级技术人员对我们柿农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在生产管理方面,我们从最初的人工管理发展到现在的半人工半机械化管理,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我们还采用‘农户+科技+市场’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订单农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户的增产增收。”团城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启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这几年团城村柿子产业发展的新变化。

产业兴则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杞县高阳镇人大主席赵新辉表示:“下一步,高阳镇将继续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以科技农业为核心,以‘绿色农业’与‘乡村振兴’两翼并展,在规范农户产品标准、扩大柿子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团城‘火葫芦’柿子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相关衍生品的开发力度。以一颗小小的柿子,来带动人才、技术、资金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不断聚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振兴迈入新阶段。”(付海泉 李丹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西赣县四中:党建“1+2”模式助推学校发展
下一篇:顺德大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