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奏响了产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最强音。2020年,以板材加工、现代农业为主的1+1主导产业强劲发展,带动全镇财政税收达到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53元;镇域内现代家居产业集聚区、杜曲镇先后获得“中国实木家居材料产业基地”“中国十强木材与木制品市场集群”“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等30余项荣誉。
筑牢堡垒,配优乡村振兴“领头雁”
坚持把村“两委”换届作为配强乡村振兴工作力量的重要举措,真正把致富带富能力强、服务群众意识强、创新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员选入村“两委”班子队伍,为乡村振兴工作打造良好开局。一是激活力。紧扣乡村振兴需求,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选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村“两委”班子中,8名致富能手、返乡能人、本地乡贤等顺利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7名35岁以下年轻人当选为村“两委”委员,为3个软弱村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有力促进了基层组织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二是增动力。制定出台《杜曲镇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把工作业绩与工作报酬挂钩,与逐村观摩活动相结合,实行“季考评、年总评”,并将行政村分为一类村、二类村、三类村,从严落实奖惩机制,有效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提能力。建立健全三级公开承诺制度,用活“晒工作、转作风、办实事”活动载体,围绕村级阵地提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村庄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社会信访稳定等重点内容晒出村“两委”班子及“两委”干部承诺事项,各村民生实事不低于5件。目前全镇32个村“两委”班子、184名村“两委”干部、876名农村党员分别办理民生实事158件、183件、849件。
做强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坚持将党建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引导产业向创新、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
一是抓规划。抓住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研究出台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板材家居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六中心一片区”等专项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布局,为现代家居产业集聚区未来10—20年的发展寻找出新的发展空间,空间承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促转型。持续大力实施“杜曲板材”品牌战略,重点围绕新型板材、碳化木、优化木、生态木、阻燃木等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助推一批有发展前景、有一定规模的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培育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2家,同比增加2家;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56家,同比增加29家;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533家,同比增加113家。
三是提质效。在紧抓板材加工主导产业的同时,发挥龙堂、北徐“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强村优势,招引“多不多彩”旅游观光园区等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轻资产项目,实现早投产、早达效,带动周边联动发展;对杜曲颍河西两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依托河西“家庭农场”、北徐现代农业园、龙堂亿东牧业,打造集农耕采摘、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文旅十里生态长廊,推动单一农业向生态、养生、文化等多功能拓展,增加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
激活动能,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兴”
聚焦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培育,实施三项工程,确保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一是实施基层治理提效工程。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通过“一约五会”+网格化管理,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协商议事机制和工作载体,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建成法治文化广场、中心、游园、长廊、公园15处,法治文化街道18条,法治文化橱窗、宣传栏46个,培育市县两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各4个,聘请7名律师担任全镇32个行政村的法律顾问,切实强化了法治基础保障;高质量打造党员群众家门口的德治阵地,建成“家风家训馆”1个、“乡愁馆”4个,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最美家庭”“五美庭院”“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有效促进社风文明、村庄和谐。
二是实施集体经济提升工程。科学制定《杜曲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全面落实“挖掘双潜村、培育双强村、打造示范村”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探索土地集中流转、“四荒”有效利用、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个、20万元的村达到5个、10万元的村达到5个。
三是实施示范村庄培育工程。以村庄建设、环境改善为突破口,以政策支持为保障,强化工作举措,确保示范村庄培育扎实起步。突出村庄建设提升。以贾徐王、小于庄两个村为试点,有序推进镇村体系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引领新一轮村庄发展。突出农村环境提质。组织党员群众参与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绿化美化等工作,打造出3个示范村12个样板村,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常态化、精细化。突出示范创建提优。把优秀村庄创建成效作为村党组织评先评优、干部选拨的重要依据,对于成绩优秀的示范村庄,整理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贴,激发基层争先进位、争创一流。(刘洋 张景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