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陕西商洛市:“党员+”融合教育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李满凯 史小涛    2021-12-03 14:41:43    党建网

陕西省商洛市创新开展“党员+”融合教育,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紧密结合,统筹解决“富口袋”与“富脑袋”的问题,调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试点背景

商洛7个县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7.91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导致脱贫内生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对此,商洛市于2016年12月,在地域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山阳县开展“党员+农民”融合教育试点,开办以党的政策宣讲、思想道德教育、技术技能培训、集体文娱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民大课堂”,推行支部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群众文明指数“三个指数”量化积分考核,扎实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以党员教育引领农民教育、以农民教育丰富党员教育,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明显增强。2018年,商洛市认真总结山阳试点经验,在全市全面开展“党员+”融合教育,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主要做法

分类推进,解决“怎么融入”的问题。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分领域分类别施策,确保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群众需求。农村以“新农民大课堂、量化积分考核、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载体,实现“村民会自治、公民真守法、全民奔小康”。城市社区以“社区大讲堂、网格化管理、文明社区创建”为载体,实现“核心作用强、治理联动好、便民服务优”。同时对机关、学校、国企、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分别设计制定了不同的载体和目标,切实增强了融合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组建专业队伍,解决“谁来教育”的问题。在各村(社区)普遍建立“新农民大课堂”,先后聘请专家学者38名、县级党校优秀教师91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351名。商南县把城乡“红喇叭”工程作为推进“党员+”融合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农村(社区)大喇叭、广播电台调频广播、微信平台音频小喇叭三大平台,组织党员干部录制音频,及时推送并循环播放,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学先进、勇担当、创业绩。

围绕党群关切,解决“教育什么”的问题。坚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摆在首位,突出讲政治理论、讲法律法规、讲形势政策、讲实用技术,着力培育积极乐观、勤劳朴素、向上向善的新民风,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山阳县在依托“新农民大课堂”,集中授课2800余场次,组织各类活动3940余场次。改进考核办法,解决“怎么评价”的问题。结合党员承诺积分制,实行积分评价管理办法,每次活动由党员进行评价打分,做到定期、定人、定事评价。以开展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农民“文明指数”目标考核为载体,月抽查、季点评、年考核,构建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全方位、多层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员+”融合教育考核体系。

 成效与启示

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全市评选“五星级”农民党员1.2万人次。在融合教育中,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实现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脱贫致富本领有效提高。全市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带头勤劳致富脱贫户”共计3万多户。促进了党建与中心工作互促共融。党建与中心工作之间形成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显著提升。先后有65个村获评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目前,全市7个县区全部摘帽、7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6.1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教育为先。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重要法宝,教育功能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功能,宣传教育工作是脱贫攻坚的基层工作。只有把党员群众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不懈地抓教育、抓引导,才能把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形成步调一致、齐心协力抓脱贫、促振兴的工作格局。结合为要。党建工作历来是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党员教育与群众教育也是密不可分,只有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员教育与群众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创新为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使党建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党员群众期盼,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制度、载体等,真正使党建工作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委组织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凝心聚力促振兴
下一篇:“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