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送你“高考饮食宝典”:考前冲刺别乱补,三餐规律主食吃足

2021-06-03 10:54:02    钱江晚报

高考前应该多吃哪些食物?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营养?孩子复习得太晚可以吃夜宵吗?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临近了,科学、合理地安排考生的一日三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众多家长关心的话题。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营养科主任于晓为各位考生和家长奉上一份“高考饮食宝典”,祝考生们以最好的状态考出理想的成绩!

●合理搭配是基础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仍应从日常饮食着手,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证其营养需求。

每日应保证:一定主食(和平时的量一致),奶或奶制品300克,鸡蛋1个,荤菜(鱼虾、鸡鸭、猪牛羊的瘦肉等均可)150~200克,豆制品50~100克,蔬菜500克和适量水果。可以适当增加含有丰富的EPA(二十碳五稀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稀酸)的深海鱼,EPA和DHA可以保护视力和提高大脑皮质的功能,增强记忆。

●饮食习惯有规律

在高考前夕,家长千万不要刻意去改变考生的日常饮食习惯,强迫他们吃一些平时不喜欢或者以前没吃过的食物。强迫考生吃不喜欢的食物反而会使其胃口下降;尝试以往没吃过的食物,有可能诱发考生出现过敏反应。建议家长尽可能给考生吃一些平时经常食用同时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对于熬夜备考的考生,可以在三餐之外补充夜宵,但是夜宵尽量不要在临睡前2小时内食用。在为孩子准备夜宵时,要做一些易于消化、热量适中的食物,如粥、肉丝面条、蛋花汤、馄饨等。

●饮食安全很重要

随着气温的上升,很多食物都容易腐烂变质,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烹饪过程中生熟分开,食物要保持新鲜,避免引起消化道疾病。不吃野生动物,不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和调味品。不吃肥腻、油炸、奶油、过甜的食物,不喝浓茶和浓咖啡。吃东西前要将手洗干净。

●就餐环境要良好

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就餐环境,在进餐过程中家长尽量不要询问有关学习的事,可以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

●盲目进补没必要

营养和知识一样,要靠平时积累。保健品有因人而异、适不适合的问题,考生和家长不要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会产生“特异功能”。而且盲目临时进补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增加考生胃肠负担及心理负担。如果考生一直在服用某种保健品,那考试这几天也可以继续吃下去,最好不要临时添加或更换。

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打所谓的“营养针”, 那就更没有必要了。对于正常饮食的考生并不需要特别注射“营养针”,如果补充不当,反而会产生副作用。

当然,家长可以在考生的饮食中添加一些他们爱吃,同时又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物。

高考前夕,考生普遍处于大脑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较多,睡眠较差,再加上夏季天气炎热,考生易出汗且胃口差,因此在饮食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安神补脑、增强记忆力、健脾养胃、疏肝解郁的食物。比如,鱼类尤其是深海鱼、豆类及豆制品、核桃、芝麻、花生、木耳、莲子等食物具有安神补脑、增强记忆力的功效;荞麦、莲子、南瓜、山药、薏米仁、胡萝卜、大枣、包心菜等食物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百合、西红柿、萝卜、莲藕、橙子、柚子、黄花菜、刀豆、佛手等食物则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的效果。(通讯员 郑莎 记者 张冰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订住高考房不应当是一道“必答题”
下一篇:儿童电影票房创纪录 问题不少反思不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