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西铁中院:跨区划集中管辖行政、环境资源案件五周年

开启跨区划集中管辖改革试点新征程

2021-01-15 15:31:41   

1月15日,西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召开跨区划集中管辖行政、环境资源案件五周年新闻发布会。西铁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遐详细介绍了西安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以下简称两级法院)的基本情况、性质宗旨和建设现状,全面回顾了跨区划集中管辖改革试点五年来从无到有、从探索到完善、从突破到创新的改革发展历程,深入总结了两级法院行政和环境资源审判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深远的影响。

 

 

五年来,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7869件,审结37419件,双双超过3万件。其中,行政案件25632件,占案件总数的67.69%;一审行政案件在全省占比已达到65.60%;目前,两级法院受理的一审行政案件总数位列全国铁路两级法院第二位。环境资源类案件4499件,审结4326件;其中环境资源刑事案件360件,审结353件,给予刑事处罚544人;环境资源民事案件183件,审结175件;环境资源行政案件3842件,审结3690件;环境资源公益诉讼一审案件114件,审结108件;引导被告人恢复耕地750余亩,补植树木6万余株,放养鱼苗12万余尾,赔偿生态修复费用298万余元、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38万余元。

面对司法责任制和跨区划集中管辖改革双重任务,两级法院党组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改革定力,以攻坚克难的拼劲、抓铁有痕的韧劲,蹄疾步稳,守正创新,行政和环境资源审判新机制初步形成。

建立便民利民诉讼格局。两级法院不断深化司法为民实践,大力推进跨区划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以诉讼服务站为抓手,加大诉源治理,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覆盖西安、安康两市的多元解纷网络,298名特邀调解员全部到岗履职,实质推进多元化解纠纷工作,实现了法院解纷方式从单一审判向社会联动的重大转变,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诉讼服务。

构建跨区划行政审判新机制。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探索建立重大敏感案件告知制度、应急联动制度,诉前协调机制和司法公开机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跨区划特点的“府院联动”机制。

积极推动西安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出台《西安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与西安、安康两市政府共同出台《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实施办法》;首次在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作“行政执法应诉与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讲座,首次应邀在西安市政府常务会法治学习中播放庭审实录,讨论案件要点;安康铁路运输法院与安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联合共建依法行政培训基地,组织中青班学员庭审观摩;两级法院应省市区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邀请,开展依法行政专题讲座140余场,受众30000余人,提升了行政机关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助推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由2016年的3.35%提升到2020年的57.76%,特别是陕西省人民政府及省直部门负责人积极应诉,发挥了示范效应。行政案件和解撤诉率达到21.48%,让人民群众既感受到法治的力度更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实现了维护权益和监督执法的有机统一。

担当环境资源审理时代使命。不断创新环境资源审判机制,主动当好陕西“生态卫士”,努力打造环境资源审判“西铁经验”。

率先形成环境资源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率先建立环境资源审判技术专家库;审理了陕西省第一例公益诉讼案件。向社会发布系列《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和《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积极协调相关省直机关在秦岭建立西北首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目前已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移交生态修复资金86万元,基地内已栽植各类树木42000余株,修复面积达430余亩,为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贡献了司法力量。

拓宽司法公开监督途径。不断拓展司法公开、司法民主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1742件,观看量达580万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27518份,累计访问量近1000万人次。

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白皮书,组织召开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机关、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参加的行政审判和行政执法座谈会,通报审判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反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行政案件执行和司法建议的回复情况。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西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市公安局副局长及有关区县政府负责人亲自出庭应诉并先后率相关部门负责人旁听庭审。

西安铁路运输法院组织“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行政机关、企业代表、高校师生和社区群众旁听庭审;安康市公安局对涉公安类行政案件明确要求相关单位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所在单位干警旁听庭审。在陕西高院的大力推动和省市区人大的支持下,选配83名人民陪审员,聘请72名党风廉政监督员,并建立定期走访、情况通报机制。目前,一审行政案件陪审率达到65.57%。通过让人民群众贴近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实现了司法专业判断与人民群众朴素认知的有机统一。

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以党建凝聚人心、提振士气、鼓舞斗志,扎实推进廉政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和组织建设,实现党建与审判的深度融合。依托集中管辖的案件优势、人才优势、实践优势,对审判团队进行专业分工,开展专业化审判;定期召开专业法官会议深入研究、统一尺度。组织法官干警参加多层级、多领域和多维度的培训锻炼,不断提高法官干警法律政策运用能力、防控风险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共举办培训班50余期,受众800余人次,培养和成长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审判队伍,为跨区划法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会议由西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古晓主持。(闫万军 董卫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春节慰问送温暖
下一篇:西安市鄠邑区法院召开党总支委员会扩大会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