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公益 > 正文

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记者陈馨 通讯员肖莉娇    2021-12-07 15:25:57    武汉晚报

“您好!请问您了解无偿献血吗?”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无偿献血志愿者高虎和往常一样走上街头进行无偿献血宣传,“能在国际志愿者日这天抢到名额,太开心了。”这个冬日,身着红马甲的他们成为武汉街头的一股暖流。

 

12月5日,高虎在汉口站献血点做志愿服务。武汉血液中心提供

 

每周抢志愿服务成为固定项目

47岁的高虎已有115次献血经历,他所在的无偿献血志愿者群,每周二抢周末的志愿服务名额成为固定项目,不到10分钟名额就会被抢光。

“我是今年3月开始做志愿服务,它几乎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高虎的街头服务时长已达262个小时,“无论是献血还是志愿服务,我都要坚持下去!”

26岁的研究生卢飞越也是今年才开始做志愿服务,献血源自一位因白血病去世的朋友,“如果能通过献血帮助他人,这个世界或许就会少一份悲伤。”从第1次到第65次,她成为一名固定献血者。

献血过程中,热衷志愿服务的她萌生了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想法,“只有更多的人加入爱心队伍,临床病患才能得到救治”。

熟悉卢飞越的志愿者朋友都说她是“反差萌”,生活中是“没心没肺的萌妹子”,做起志愿服务却十分认真,是个“招募达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母亲带着孩子献血,小朋友奶声奶气地说献血是献爱心,要把兜里的糖果分给我们吃,还说长大后也要奉献爱心。”卢飞越说。

献血者做志愿服务更有说服力

“我有点惭愧,现在能参加志愿服务的机会实在有限。”曾在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作为武钢集团援藏干部的孙劲谦虚地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再次被单位派驻西藏。9月20日,趁着回武汉述职,他终于完成了志愿服务。“可能看我从西藏赶来武汉参加志愿服务,群里的小伙伴都说不和我抢。”

孙劲至今已有31年的献血经历。献血时,总能碰到一些初次献血的人对献血有顾虑,他总会上前和他们宣传解释。“如果有更专业的培训就好了。”去年年底,他收到武汉血液中心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消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胡倩华从2003年开始接触无偿献血,此后每半年捐献一次全血成为习惯。2006年了解成分血间隔期更短后,每月两次打卡血液中心成为固定动作。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想法也暗暗滋长,“很多人对献血有误解,如果有一群人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是不是效果更好?”

在她的感召下,哥哥和弟弟都参与了无偿献血。不仅如此,她还将爱的火种传递给自己的小孩。

“正是有这样一批无偿献血志愿者,才有更多人了解献血、参与献血。”武汉血液中心招募科主任王丽表示,他们就是和平时期的平民英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见义勇为成为社会新风尚
下一篇:湖南怀化无臂小伙8年间志愿服务超12万人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