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速效救心丸 你会正确使用吗?

2021-04-19 17:20:26    中国中医药报

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必备药,速效救心丸主要功效是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但对于速效救心丸的正确使用方法,广大群众真的了解全面了吗?

小小滴丸 救急必备药

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冰片,能快速有效地缓解病人胸痛、憋闷、气促等症状,既可用于临时急救,又能长期服用以减少病情发作;既具备了西药高效、速效的特点,又继承了中药标本兼治、毒副反应小的优势,以“中华第一滴丸”而享誉国内外,并被列为首批全国中医院必备的十五种急救药之一。

中医认为,川芎味辛、性温,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本经》中曾记载: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筋挛”,被称为血中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达四肢”。冰片辛凉,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本草》称其“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芳香走窜,引药上行”,开诸窍,气行而血行。冰片“通诸窍,散郁火”,“能升能散”,有助于行气活血、辟秽化浊,其辛香走窜之性可助川芎活血化瘀。在药效上,两药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活血止痛,冰片清热止痛,属相须配伍;此外,川芎可改善微循环,冰片能促进川芎的吸收及快速起效,属相使配伍。两药完美结合,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相互增效,共同达到了理气、活血、止痛的效果。

临床实践表明,速效救心丸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需提醒的是,在服用该药之前,患者要掌握自身心绞痛发作规律和特点,如胸闷、心前部不适、左肩膀酸沉等表现,当这些症状发生后,需立即含服,切勿等待心绞痛大发作后再服用。

掌握服法 药效最大化

速效救心丸的正确服法是,药丸含服时需放在舌下,若为了使其更快地发挥药效,可嚼碎再含到舌底下。不可吞服。如果感觉口腔干燥,药物不容易被吸收,可加含少许白开水,帮助药物更快吸收。若用药5分钟,症状仍未缓解,可再含服一丸;服两次后症状仍不缓解,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须立即送至医院急救。

除了这些常规的使用方法以外,速效救心丸还有许多小知识也亟待我们了解。

含服体位 速效救心丸含服时应采取坐姿或半卧位,而不是站位或者卧位。因为站立时头部位置过高,血管扩张而致血压降低,从而引起晕厥;而卧位因为心脏位置降低,回心血量大量增加,使得心脏储存血液的量突然上升,负担加重。在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时,能确保回心血量相对减少,心脏得以减轻负担,使其供应的氧气满足人体自身需求。

含服部位 速效救心丸强调的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口中及舌的其他部位(比如舌面上等部位),这是因为人的舌面上有舌苔和角化层,很难迅速吸收药物有效成分。心脏发病最关键的就是时间,有时片刻的耽误,就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而速效救心丸讲求的是高效、快速,错误的含服部位会使这些优势荡然无存,所以认识到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服药方式 从对药物吸收的速度来看,舌下含服仅次于气雾吸入的给药方法。当药物置于舌下时,药物有效成分可通过舌下黏膜直接吸收进入血液,由此避免被胃肠道中的酸和酶分解破坏,也能免于被肝脏中的酶代谢,使药物更好地到达靶器官。在舌下给药3~8分钟以后,药物的有效成分就能从舌下静脉进入心脏,比静脉注射还要快得多。

长期服用 遏制心绞痛

需要说明的是,速效救心丸不仅适用于救急,同时也是适合长期医治心绞痛的“神药”。它能有效地将冠状血管壁的脂斑清除掉,使原本狭窄的管腔增宽,让管壁的弹性恢复,继而改善心肌供血,使心绞痛消失,从心电图上可看出其改变。

适应广泛 有多种妙用

除了在心绞痛、冠心病上发挥出色药效外,速效救心丸在预防酒精中毒、解决颈性眩晕、纠正脑缺血缺氧等方面也能发挥效用。

防酒精中毒 川芎嗪可直接透过血脑屏障,消除酒精刺激导致的血管平滑肌痉挛;同时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后神经细胞能量代谢,清除氧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神经细胞。冰片可增强川芎嗪解痉作用,促进有效成分向脑内转运生效,快速缓解酒后不适,预防危险症状的发生。

治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主要病因是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压迫血管,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大脑缺血缺氧而致眩晕。中医认为,颈性眩晕属于瘀阻痰结型眩晕,临床关键是解除压迫、改善循环,消除大脑缺血缺氧。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眩晕发作明显时,可舌下含服10~15粒,7天为1个疗程。

治脑缺血缺氧 假如眼前突然出现一过性黑矇、视力下降、严重失眠、剧烈头痛、半身麻木等异常时,应考虑是大脑缺血缺氧造成的,此时可口服速效救心丸,每次6粒。如伴有严重头晕、呕吐等症状,速效救心丸可增加服药量至10~15粒。

遇到以上问题,首先还是要去医院看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施博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饮食有宜忌
下一篇:常见病忌口 哪些是谣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