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三维数值模拟揭示第谷超新星前身星吸积过程

赵汉斌    2021-01-11 16:41:29    科技日报

第谷超新星是少数肉眼可见的超新星之一。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焦承亮副研究员和厦门大学薛力副教授团队合作,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揭示了第谷超新星前身星的吸积过程。

第谷超新星是一颗著名的Ia型超新星,Ia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在宇宙学测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成功应用于宇宙学常数的计算,此外它们对于星系化学演化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焦承亮介绍,通过对第谷超新星爆发后的遗迹进行观测研究发现,在双星系统的吸积阶段需要有较强的外流,从而在双星系统周围吹出一个空腔,超新星爆发后抛出的物质需要在这个空腔中进行演化,才能形成目前观测到的超新星遗迹的特殊结构,但是这个外流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

合作团队对第谷超新星前身星系统的吸积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外流结构进行了研究。不含磁场的情况下,吸积流在达到准稳态以后,产生的外流主要集中在赤道面上;假定磁场能和内能满足能量均分的情况下,准稳态下高纬度的外流和赤道面处的外流强度大体相当;要产生观测所需要的外流结构,所需要的磁场强度应为以上两种情况之间。经过多次模拟计算,这个磁场强度约为B=5.44×103G,其中包含了吸积物质中的磁场以及白矮星自身的磁场。

在这个强外流的吸积模式下,吸积过程中的物质损失率很大,但是持续时间有限,所以并不会影响最终的超新星爆发。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苏州高新区:智能制造助推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撤销李宁院士称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