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传承科研精神 绘制科技蓝图

记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李云红教授

李丹    2021-03-09 09:47:45   

科技,改变了世界,科技,方便了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们默默的付出,他们以实验室为战场,以创新为灵魂,为实现“中国梦”拼搏奋斗,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李云红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

 

 

点燃科研的火焰

任何的限制,都源于内心,只要有信念,困难就是暂时的。——李云红

科研之路,从来都是崎岖的,这座高峰,只有勇于挑战的人才能攀登,自从事科研那天起,李云红就对科研有着清醒的认知,“我们相信,只要有信心,方法就比问题多。”面对科研路上的挑战,李云红教授总是从容面对,正是这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她不断创新,并在红外热像测温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曾获第十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等。

李云红教授主要研究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这些领域都是当下热门的研究领域,同时,这些领域的发展,将对未来的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使命,成为李云红教授前行的动力,“只有我们做的更好,中国的科技才能更好。”所以,她秉承着“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精神,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研究领域,先后主持完成纵、横向课题40多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50多篇。

众所周知,红外热像测温技术是当今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已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准军事和民用等领域,并发挥着其它产品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上,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红外热像测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掌握热像测温技术的发展进程、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启发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为红外热像仪的优化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支持。

李云红教授以红外热像测温原理为基础,以精确测量目标表面温度场分布为手段,以碳纤维材料、服装面料、红外医学图像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红外热像测温物理模型及目标温度场和等效温度场的转换模型,其次提出红外热像仪外场精确测温方法,进行大气透过率的二次标定。最后利用红外热像精确测温技术进行了碳纤维材料的热物性、服装的舒适性以及医学图像处理等研究。

红外热像测温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为目标表面温度的精确测量和热物性、服装舒适性以及医学领域的辅助诊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主要工作如下:

1.建立了红外热像测温物理模型。根据热辐射理论和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原理,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的影响,得到被测物体表面发射率,吸收率,大气透过率,环境温度和大气温度对测温误差影响的关系。

2.建立了辐射测温方程及目标温度场和等效温度场的转换模型,提出红外热像仪外场精确测温方法,进行大气透过率的二次标定。

3.建立了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碳纤维材料导热性能测试平台以及红外热像技术的服装舒适性研究测试平台,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碳纤维材料、不同环境中服装在穿着状态下表面温度场的测试,为材料导热性能分析与评价以及服装舒适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4.针对红外医学图像的噪声特点,提出了基于修正维纳滤波的小波包变换图像去噪算法、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的小波自适应斑点噪声滤除算法、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增强方法。

该研究成果均已发表在SCI、EI收录的国际、国内期刊上,课题组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余篇,EI检索论文20篇,并且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正面引用,被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光谱与光谱分析等期刊作者多次引用。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开启教育的灯塔

求知的路,漫长而严谨,坚守初心,方得始终。——李云红

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的李云红教授,还是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两个身份,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作为科研工作者,李云红教授致力于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成果;作为师者,则注重培养智慧实践型人才,两者途径不同,但目的却只有一个——为科技发展服务。

李云红坚守在方寸讲台上,在这片并不“广袤”的天地里,引领学生走进星辰大海,她以自己的科研经验为实例,讲述科研方法,科研人的使命,引导有志于科研的学生顺利的踏上科研路。

她注重学术的传承,精心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获评3次校级硕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指导校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共培养出50余名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研究生人才。她主编的《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教材被省内外高校作为电子信息类的教材广泛使用。

李云红教授的日常,只能用繁忙两个字形容,在完成科研,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她肩负起管理学院教学工作的重任。为此,她常常深入教学一线,指导新进青年教师快速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调研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整改。多年来,她一直倾力打造本科生金课,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获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获教学成果奖等奖励10余项。

这就是李云红教授,无论是在科研领域,还是在教学领域,抑或是在管理领域,都能很好的应对,并很好的完成使命,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一份丰富而真实的履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石墨烯,能否帮新能源车续航1000公里
下一篇:游刃光纤之间 领悟科学真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