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化解灾害危机 科技与国际合作是关键

陆成宽    2021-06-29 15:37:39    科技日报

“灾害具有频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长期看,极端气候等趋多趋强,灾害风险加大,危及人类生存。10年来,各国科学家共同推进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增进全球共识,倡导科学方法,探讨科学应对风险之策,为推进全球科技减灾作出卓越贡献。”近日,2021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国际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院士在致辞中如是评价10年来IRDR在科技减灾上所做的努力。

科技减灾的需求明确而紧迫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2019年以来,国际社会见证了大面积野火、极端天气事件、跨大陆的沙漠蝗虫暴发等重大灾害事件。最严重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其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因此,科技减灾的需求已变得非常明确而紧迫。

在10年的实施过程中,IRDR建立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减灾应对的“一带一路”研究网络,协同“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利用数字技术跨越减灾数据鸿沟;同时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减灾指标评估方法,贡献了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技支持。

为了支持IRDR,近10年来,我国在科技减灾方面也做出了诸多努力。怀进鹏指出,中国坚持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发挥制度优势,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取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同时,中国大力推动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科技创新,支持科学家开展国际合作,在国际救灾合作中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科技与决策协调才能减少灾害风险

2015年,第三届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通过《仙台减灾框架》,减灾工作的重点从灾害管理转向灾害风险管理。为推动《仙台减灾框架》实施落实,IRDR进一步加强了灾害风险综合研究。

“我们要对重大灾害的成因和风险的构成做深入研究,这是IRDR的首要研究任务。”IRDR国际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韩群力说,回顾过去10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IRDR使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IRDR科学委员会主席里亚蒂·贾兰蒂也持有类似观点。她认为,要实现《仙台减灾框架》《巴黎协定》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灾害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为此,怀进鹏呼吁,科技共同体成员相互信任,国际科技界相互信任,坚持科技与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才能有效遏制灾害风险,战而胜之。应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共识,推动全球风险防控体系改革,塑造科技全面支撑灾害治理的能力。

怀进鹏建议,应深化系统研究,科学认识致灾规律与防灾减灾方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灾害关键科学问题,有效防范和减少灾害损失;拓展信任合作,提升全球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推动共享科研成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与科技联姻,法律服务体验或被重构
下一篇:打破越智能越危险魔咒 为网联汽车的安全加把“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