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业界热议能源转型:制定系统性实施方案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1-07-05 15:38:18    人民网

“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下一步该如何抓好绿色低碳发展?如何推进能源减排及低碳转型?如何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近日在人民网经济科技频道主办的“加速能源数字化,开启智慧用能新篇章”线上研讨会上,参会嘉宾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对能源等行业的转型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并衍生出了新业态和新机会,产生了新的管理模式。能源行业应制定系统性方案,抓好“双碳”目标带来的发展机遇。

“双碳”目标实现的多种路径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许洪华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提高了对安全、高效、清洁、低碳能源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机制调整,制定能源系统架构演变和技术发展的路线图。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唐元认为,碳减排的主要路径,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前提下,我们要发展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增加绿色能源供给,逐步减少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采取节能措施和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单位GDP能耗。”唐元表示,同时要增加植树造林规模吸收二氧化碳,建造立体园林建筑,打造绿色城市,构建碳中和能源体系。

建筑碳排放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建筑运行中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超2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副总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热专委会秘书长何涛介绍说,为打造零碳建筑,我国已在今年4月启动零碳建筑标准的编制工作,将对零碳建筑定义和分类标准进行明确。此前《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于2019年底实施,从建造、拆除和运行等几个环节,制定了建筑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标准。“这有助于建筑行业摸清碳排放的目标总量,合理制定落地方案。”何涛说。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杨燕梅表示,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政策的落实、规范的管理以及监测监管都离不开标准的支持。

实现“双碳”目标是系统性工程

在参会嘉宾看来,“双碳”目标将衍生出众多新业态和新机会,并产生新的管理模式。如何制定系统性方案,加强政府、产业、个人等不同主体的协同,产业各方如何利用“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是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

许洪华认为,实现低碳、低成本的能源转型,可打造满足碳中和要求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冷热电联供的新型能源系统。但不同的技术路径差异大,需要站在系统和全局的角度确定我国能源架构演变路径。他建议,要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基于低能源成本的产业发展展开研究。

实现“双碳”目标,还需要处理好履行减碳承诺与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关系。唐元建议,可大规模开发风光电资源,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化、低碳化利用,在城市建设立体园林生态住房、发展碳中和城市。

针对绿色建筑的减排降碳以及清洁能源发展,何涛表示,建筑行业在推广减排降碳过程中应该注重实效,在顶层设计上需制定科学、详细、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目标先行、层层分解、稳步推进。同时,探索建筑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光伏、光热等风电供热等技术,建设示范工程,力争达到零碳排放。对于各种技术路线的节能、减碳的效果要及时进行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加大实践经验推广。

黄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新型轨道交通产业
下一篇: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