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VR驾驶模拟器:以科技赋能加速推动驾培行业转型升级

2021-09-10 11:18:36    新华网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21年5月底,机动车已达3.82亿辆,其中汽车2.9亿辆,驾驶人已达4.67亿人。然而,在数字化时代,以科技赋能传统驾培行业,从源头上提高公众道路安全素养,降低道路风险是关键。

竞争激烈,传统驾校亟待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大多数驾培机构普遍采取单一的实车训练模式,教学质量更是良莠不齐。而且国内学车群体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学员的个性化需求增多,更愿意尝试智能化教学,而通过打造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的公共学习平台,提供视频讲解、直播课、3D模拟练车等形式丰富、模拟现实的培训服务,可以切实满足社会公众在新消费习惯下的学车需求。

科技赋能促进驾驶培训行业转型升级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借助互联网技术推进驾培行业改革,已成为推动驾校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而且智慧驾培模式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政府助力,是未来驾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引发驾培教学方式变革。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VR学车模式发展

8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表示,市道运局正着力在上海推广全新智能驾培模式,通过VR汽车驾驶模拟器将传统的人工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人机交互”的智慧驾培模式,以科技手段为驾照考试“节能减负”,为驾培行业全面赋能,提升驾校经营运转效率的同时培养学员的安全意识。

据悉,将汽车驾驶模拟器将接入计时培训系统,其培训学时记录将纳入交通运输部门监管平台,并与公安部门考试监管平台对接,作为驾照报考的主要依据,目前在深圳等地已经推广开来,并伴随相关认定标准出台。上海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相关方案落地,进一步推进全新智慧驾培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努力将VR、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实际教学中,迅速引进VR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开展智慧驾培教学工作。

VR学车,打造沉浸式学车体验

据了解,VR学车是指通过VR驾驶模拟器,结合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将VR技术与驾驶培训相融合,助力驾培行业更快完成智慧化升级,实现智能学车新模式,解决了学员学习时间不足、练习倒车入库等项目时多人多车排队等待,以及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等情况。

VR学车是以真实汽车驾驶体验为基准,将每一个驾驶模拟器设备(方向盘、刹车、离合、挂挡等)模拟真实汽车操纵感还原到极致,同时配备精确的反馈系统,驾驶者可直接感受到真实的撞击、加速、减速等驾驶体验。

学员只需要坐在驾驶舱内,戴上VR头显即可开启学车模式,模拟真实驾驶过程中的各种路况,除了常规的训练场地、考试场地之外更可选择雨雪天气、山区道路、极速超车等非常规场景,帮助学员进行防御性练习,辅之以逼真的音效,在室内即可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练车场景,还能提前针对考试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训练,培养起良好的驾驶习惯。

在VR学车过程中,系统会实时根据学员的操作进行语音提示,如果学员有任何不规范的行为系统会立即提醒,哪怕是学员坐姿错误也能得到纠正,并且系统会引导学员进行正确的操作,通过不断练习,最终形成肌肉记忆,帮助学员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培养学员安全文明驾驶的理念。并且系统会根据学员练车的实时情况进行数据记录和智能分析,帮助驾校分析学员出错次数、练习科目出错率等数据,让学员能够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反复多次练习及测试,为学员以后的练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智慧交通创新发展正成为新风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加深。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优势,通过智能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等,能够有效加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进程。

未来,期待越来越多如东方时尚、驾考宝典等从业者能紧随时代潮流,不断以科技赋能驾培教学,助力驾培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引爆科技圈的“元宇宙”是什么?
下一篇:长三角最大人工淡水湖 有了“量身定制”的保护法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