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我国实现大规模多类型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

2021-09-24 16:56:08    科技日报

无人无缆潜水器,又称水下机器人,是本世纪以来国际海洋工程领域发展的尖端技术之一,也是智能技术在海洋应用的典型体现。记者从9月23日举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课题绩效评估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已实现大规模、多类型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观测与探测应用。

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徐文告诉记者,当今动态海洋环境的研究已从大尺度、慢变过程发展到对中小尺度、快变过程的观察。区域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特殊气候形成、灾害条件产生、生物习性变迁以及实时战区警戒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要满足区域性、多变性、实时性环境观测要求,需要具备宽覆盖、人机交互与快变跟踪能力,利用不同类型、不同能力的潜水器构成移动观测网络。

据了解,历时近四年,在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配套经费支持下,项目完成了“探索100”自主式潜水器,“海翼1000”与“海燕1000”水下滑翔机,“海鳐”“蓝鲸”与“黑珍珠”波浪滑翔机的定型、改装,制造了50台套平台系统。工作水深跨越100至1000米,使我国海洋移动组网技术从理论仿真研究进入成规模试验乃至应用示范阶段。更重要的是,2020年—2021年,项目累计完成了近四个月的海上试验,参与组网观测与探测应用的潜水器平台种类和数量规模创国内外纪录。

“不同类型平台、动态网络条件下的移动节点声学组网是一大国际难题,我们不仅成功提出了通信解决方案,还验证了成规模的基于海面/海底信标网络的水下GPS系统技术。”徐文告诉记者,在项目支持下,用于组网的水声通信机、水声传感器等重要水下装备实现了从试验样机到成熟产品的转变,进一步夯实了我国高端海洋装备自主产业化能力。

据了解,该项目隶属于“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依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天津大学、中科院深海所、中科院南海所、浙江大学、中船七一五所、中船七一O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等共同承担。(记者陈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故宫红墙上 不光有“宫女魅影”还有“科学倩影”
下一篇:数字化转型激发产业链活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