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IDC发布中国ICT市场十大预测

2021-11-12 11:50:03    人民邮电报

近日,IDC发布了2022年中国ICT市场十大预测。根据IDC的预测,2022年中国ICT市场(含第三平台与创新加速器技术)规模将达到7937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9.2%,持续高于GDP的增长。2022年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3291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18.6%,数字化转型依然是企业的核心战略。

预测一:行业深度数字化加速,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机会可期。

2022年,超过50%的中国经济将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或受到数字化的影响。到2023年,三分之一的公司将从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创造超过30%的收入,而2020年未超过五分之一。

预测二:云市场格局有变,边缘专属行业多云走向分布。

到2023年,40%的中国1000强企业将重置云选择流程,关注业务成果而非需求,评估从设备到边缘以及从数据到生态的云服务商产品组合,以寻求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加速创新。

预测三:企业智能理念兴起,智能预测与智能决策价值凸显。

到2025年,超过60%的企业将把人类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NLP和模式识别相结合,做智能预测与决策,增强整个企业的远见卓识,并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提高25%。要达到这些绩效,设置用于协调业务与AI的专属CXO成为刚需。

预测四:多元化交互重塑用户体验,元宇宙概念持续发酵。

到2023年,50%的中国1000强企业将转移一半的新技术硬件与连接支出,以便重塑用户体验,那些能够为工作、学习、娱乐、健康、空间等领域提供优良数字化体验的组织将在获取和保持客户忠诚度方面建立长期优势。IDC将“元宇宙”定义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可提供游戏、购物、社交、学习等沉浸式体验的开放虚拟世界,元宇宙的发展还在其庞大构想的非常早期阶段,2022年这一概念将持续发酵,AR/VR出货量增长迅猛。

预测五:网络连接价值进一步彰显,5G应用场景部署加速。

到2022年,40%以上的组织将优先考虑网络连接的韧性,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新应用场景的开发,从而为客户、员工与合作伙伴带来不间断的数字化互动与优良体验,这也将驱动5G应用场景部署加速。

预测六:数字孪生全方位渗透,组织开始打造虚拟新基建。

从2021年到2027年,为数字孪生建模的实物资产和流程的数量将从5%增加到50%,从而实现运营绩效的优化,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而且可以加速实现转型与创新。到2025年,30%的城市将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将物理和数字相结合,并改善关键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的远程管理。

预测七:“即服务”交付将更为普及,企业IT预算将重新分配。

到2024年,由于在安全、云平台、虚拟工作空间和连接领域采用集成的“即服务”捆绑包,40%的大型企业IT预算将重新进行分配。虽然更快的实施周期、更敏捷的部署、与业务使用保持一致的优势已得到充分认可,但IT团队仍需要不断监控投资组合的膨胀风险。在个人电脑领域,到2023年,五分之一的企业个人电脑将通过设备即服务协议部署,在整个预测期内,这一份额将持续上升。

预测八:数字化生态系统持续重构,工业互联网看到盈利曙光。

到2026年,中国1000强公司平均30%的收入将来自与合作伙伴构成的行业生态系统,这些收入通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共享运营等举措获得。50%的首席信息官也将把合作利用行业生态系统的能力,作为其创新、数据共享、差异化和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源泉。

预测九:数据保护和隐私挑战巨大,数据治理与安全成为刚需。

到2024年,数据隐私、安全、放置、使用、披露方面的要求将迫使80%的中国大型企业在自主基础上重组其数据治理流程。成功的组织将利用数字主权作为对资源/数据控制进行新投资的重要推动力,并致力于降低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信任风险,同时为新的客户体验、员工体验和远程运营工作提供基础。在这一趋势下,数据治理、零信任与隐私计算、云与边缘安全成为企业的刚需。

预测十:双碳与ESG是新议程,技术普惠考验企业社会责任。

到2023年,50%的中国1000强企业将把环境可持续性参数牢固地嵌入其业务KPI中。50%的中国1000强企业将需要首席信息官实施可持续的信息技术,将环境、社会和治理实践嵌入从采购到处置的技术生命周期。(诺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强化反垄断 依法规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下一篇:设备共享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