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将感悟化为追求卓越的行动

2021-12-03 11:21:44    科技日报

“老一辈科学家取得的重要发现令人羡慕,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些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勇于攀登、数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坚持不懈的成果。”12月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该所多位研究人员谈了学习杨钟健、裴文中等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心得体会。

杨钟健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活动现场,中科院古脊椎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展厅讲解员孔明智讲述了杨钟健胸怀祖国、历经艰难不改科研初心的故事。

“七七”事变后,杨钟健几经辗转到达云南昆明,主持中国地质调查所昆明办事处工作。

离开北京时,杨钟健回忆:“我感觉到此后将进入一个新的难以预料的生活环境。然当时我实存着无限希望,故虽悲观,而并不消极。”抗日战争期间,杨钟健克服了物资短缺、交通不便、敌机狂轰滥炸等困难和危险,在一个破旧废弃的山神庙里做研究,并写下了“起接屋顶漏雨水,坐当脚底空穴风”诗句。

即便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杨钟健也取得了重大发现,在云南禄丰主持发掘、发现、研究、命名、装架成了“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在山河破碎的年代,展现出中国科学家不畏艰险、矢志科研的坚定意志,更为当时深陷战争的中国人民鼓足了士气,大大激励了前线和后方的抗战斗志。

“大丈夫只能向前”,杨钟健的这句诗,成了自己一生最好的写照。“杨老在勉励自己科技报国的同时,也劝解自己不脱离实际、不主观行事,学习复学习。”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李茜说,我们要将学习感悟化为实际行动,努力追求卓越,为促进学科立足国际前沿、探索生物演化、追寻人类起源、传播科学知识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提起中国科学院院士裴文中,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周口店北京猿人。

1928年,在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的安排下,从北京大学毕业的裴文中赴周口店担任杨钟健的助手。虽然在北大时未学过脊椎动物等相关课程,但裴文中好学且敬业,白天在山上工作,认识标本,晚上抽时间自学专业课程和英文。

1929年11月底,野外工作季结束,相关资助已逐渐停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现场一片冷清。但为了搞清楚北京人洞穴的底部堆积,裴文中仍在坚持进行挖掘。

功夫不负有心人,12月2日傍晚,裴文中带领考古发掘人员首次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这一发现确立了“猿人阶段”的存在,证实了达尔文关于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从而揭开了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页。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可以说是古脊椎所的摇篮,但早先多年的发掘并没有多大的收获,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李锋说,他们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是今天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陆成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36年如一日,他们为残疾人干成了一件大事
下一篇:研究揭示东亚季风区全新世降水时空变化新机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