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石泉:“红”历史舞动“绿”经济

2021-06-16 11:21:56   

 

“思先烈秦巴大地留功绩万民敬仰,愿后生山水石泉绣锦程千载讴歌。”这是对英雄们的深切怀念,也是对后辈们的殷殷希冀;是历代石泉人奋斗于“秦巴水乡、石泉十美”的情怀,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诠释。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石泉是一个带着一丝诗情画意的名字,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如果说,要给石泉绘上一副画,那一定是一副山清水秀的彩墨画,绿色为基,林海浩瀚;汉江旖旎,碧波荡漾;远山朦胧,如梦如幻。

是否还记得,农村贫瘠的土地广种薄收,云雾山体滑坡而流离失所,县城“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不堪回首。如今,汉江静静流淌,远山层峦叠嶂,天蓝、水绿、山青、村美,这一条绿色长廊的形成应给退耕还林工程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石泉依山而建,是一座典型的山城,站在汉江大桥上望去,县城北面的北辰森林公园郁郁葱葱,是人们闲暇日子的好去处。山顶赫然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饮水思源不忘老区、红军精神永放光芒。石泉人以这种最简单最传统的方式纪念着先烈,也提醒着人们不要忘了20多年前的满目疮痍,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北辰森林公园又名余家梁,以前的山上不是杂草就是坟地,特殊的石质使得种树非常难,在周边群众眼里不仅是个荒山秃岭,更是威胁大家生活的“罪魁祸首”。雨天,山上的泥水直流而下,冲刷着县城大大小小的街道;晴天,风干的泥沙刮得人睁不开眼,即使门窗紧闭屋里还能落下厚厚的一层灰。

为彻底改变余家梁“山是和尚头、下雨泥石流”的恶劣环境,石泉借助退耕还林生态治理的有利契机,立下“变一面荒坡为一道绿色屏障”的目标,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通过换土的方式先后成功栽植苗木40万株,建成了3716亩的北辰森林公园,并修通4条环山道路,最终将这座荒山建设成为了林业生态建设示范样板工程。

山,是一点点变绿的。“一河一川南北山”构成了石泉的特殊地势,沿着汉江自西向东,山锁雾、水连天,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加赞叹人们的巧夺天工。20多年来,石泉人用一锄一铲种下一棵棵树,建成一片片林,交出了一份森林覆盖率由44.4%上升到75.8%的完美答卷。

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历经变迁的石泉人最懂这青山绿水间的柔情和对话。

山,是一天天变美的。山林里的那一张张笑脸足以证明她的价值,“绿被子”和“红票子”从来都不矛盾。

沿着汉江一路南行,约20公里路程便可到达后柳镇,这个小镇被誉为江南水乡,与县城首尾相接的烟波湖面赠与了这座古镇小家碧玉般的风韵。微风中总能飘来阵阵清香,春日赏花,夏日便可品果,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栽植的各种果树装扮了座座山头,一个个核桃园、李子园、樱桃园、枇杷园、板栗园中是一张张丰收的笑脸,空气是清甜的,笑声更是爽朗的。

人在山间走,云从腰间过,这是石泉最南小镇熨斗气候的真实写照。背靠木竹山,前望灵雀山,怀抱富硒河,高山云雾出好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也造就了熨斗茶叶的高品质。

采茶的好时期,茶农们守着自家的茶园便可收入不菲,建在茶园里的茶厂效益更是红火,乡亲们闲聊中都会感谢政府当初的号召,退下了贫瘠的玉米地,种上了适宜的茶树,生活一天天美起来了。

相比熨斗镇,有着原始森林风光和先秦历史名人鬼谷子遗迹的云雾山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这座堪称为自然和人文历史神奇造化的大山给人带来一种“山在云中飘,人在画中游”的神秘之感。

云雾山顶普查出几百株野生红豆杉,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4A级景区,山脚下种植的秦岭红豆杉初具规模,依托退耕还林工程,石泉绿起了一座座山,建成了一个个景点,保护资源安全的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民宿和农家乐成为了致富的新引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石泉,在红色历史的指引下创造着一份份绿色资源,盘活了山水乡村间的“美丽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卷山水打造石泉十美,看看那退下的一片片荒凉坡地,正持续还来满目的青翠、遍地的果香、致富的引擎。放眼望望,一群白鹭正缓缓飞过汉江,深深呼吸,一切都如此令人心醉。(陈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森林步道让人与自然更亲近
下一篇:深刻认识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意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