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双碳目标”知多少

本刊记者 钱敏    2021-11-19 09:45:07    《人民周刊》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郑重宣示中国的“双碳目标”。

为了普及有关知识,人民日报出版社策划推出科普读物《碳达峰、碳中和100问》,以百问百答的形式为读者答疑解惑。日前,本书编写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巢清尘做客出版社新媒体演播室,对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

 

2021年11月2日,《碳达峰、碳中和100问》作者做客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媒体演播室。(从左到右依次为巢清尘、陈迎和主持人高维声)
 

碳排放影响几何

问:如果人类不对碳排放加以控制,21世纪末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巢清尘:2010—202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与工业革命前相比,大概上升了1.1℃。实际上,大家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比如海平面上升,加上风暴潮、台风,再叠加暴雨等,地球温升导致的气候变暖使得沿海地区成为重灾区。最近几年,我国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等,都经历过类似的“几碰头”自然灾害。

尤其是今年,从年初的极寒天气到澳大利亚山火再到全球洪水泛滥,极端事件让我们感受到地球气候系统和环境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后果不止于此,气候变暖还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带来连锁不利影响,甚至影响贸易、社会稳定等。

如果不对碳排放加以控制,地球温升势必进一步走高。按照目前科学估算,到本世纪末,地球温升大概会达3℃。现在温升仅1.1℃左右,我们已经感受到如此多负面影响,如果未来温升持续,必然会造成更大的灾难。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问:去年冬天,我国出现了一些极寒天气。为什么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仍然会出现一些低温事件?

巢清尘:这就需要正确理解什么叫气候变化。比如天冷了、下雨了,这是一个天气概念。气候变化不同于天气变化。首先,气候变化在时间尺度上一般来说至少是20年以上的趋势变化,它反映的是一个平均态;第二,气候变化不仅反映平均态的变化,它还体现极端值的变化,比如高温热浪、暴雨、干旱等;第三,气候变化不仅仅指温度这一个指标的变化,它包括整个气候系统五十几个指标的变化状态,是一个系统性变化趋势。

通常所说的全球变暖,反映的是过去几十年到未来几十年的长期变化趋势,各种指标都表征向变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变暖并不排除某一个季节某一段时间或者某个地方可能会发生一些冷事件。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发生一些冷事件,反而让人感觉更加强烈。

实际上,把历史上很多低温事件拿来做比较就会发现,现在出现的一些冷事件与历史上一些极寒天气比,总体的最低温度还不及过去。

 

1.5℃或2℃温升目标能否实现

问:《巴黎协定》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控制在不超过工业革命前水平2℃之内,并力争不超过工业革命前水平1.5℃。请问全球温升1.5℃和2℃具体意味着什么?

巢清尘:关于地球温升会造成什么影响,科学界经过了一二十年的研究。而真正确定1.5℃或2℃温升目标,对决策者来说,是在科学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

现有研究表明,在1.5℃温升的情况下,全球每5年一遇的高温热浪影响人口约14%,但如果温升达到2℃,影响人口就会飙升至37%左右。海平面也会有比较明显的上升变化,其他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粮食生产等很多方面。

所以,不管对自然灾害还是生态系统、海洋系统来说,虽然两个目标相差只有0.5℃,但带来的影响却相去甚远。很多情况下,它所造成的影响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差距,而是指数性差距。当然,实现温升控制目标,还需要取决于技术成熟度、成本有效性和社会承受度。

问:按照《巴黎协定》各缔约方目前承诺的国家自主贡献,是否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巢清尘:缔约方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分为两类,即有条件实施的和无条件实施的。按照最新研究,如果所有无条件实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都能实现,到本世纪末,地球温升大概会达2.7℃。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如果这些目标都能如期实现,到本世纪末,地球温升仍将达2.2℃左右。

陈迎:就在10月2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排放差距报告2021》。根据报告评估结果,即使各国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都能实现,到2030年,距离2℃目标仍有110亿吨到1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差距。如果要控制全球变暖不超过1.5℃,排放差距则更大,达250亿吨到28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因此,国际气候谈判一个非常关键的议题就是,如何动员各国提高减排力度,缩小碳排放差距。

 

如何看待中国的“双碳目标”

问:习近平主席提出“双碳目标”近一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举措,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呈现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提出“双碳目标”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迎:“双碳目标”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主动承担国际义务的大国担当,同时也是加强国际气候合作的客观需要。当然,中国的承诺并非迫于国际社会的外部压力,更多是基于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考虑。

目前中国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双碳目标”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不能等,要马上行动。“十四五”时期就是我们的关键期、窗口期。

问:各国及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发展水平、自然环境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有差别并兼顾公平性与合理性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请举例说明。

陈迎:的确。各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自然禀赋等也有很大差距。按《巴黎协定》规定,各国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减排目标。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提出或者考虑提出碳中和目标。根据自身情况,各国提出的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很多国家选择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

比如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实现了碳达峰,之后碳排放进入稳定下降通道。也就是说,英国的经济在增长,但碳排放却在持续下降,已经实现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绝对脱钩。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英国将历时近80年,而中国只有短短30年。而要在更短时间内实现碳中和,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巢清尘:中国东西部地区自然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制定目标时,也要考虑各自区域发展实际情况。现在国家提出的1+N方案,在强调全国一盘棋的同时,提出要兼顾地区差异性,具体到某一个地区时,要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做规划。

(《人民周刊》2021年第21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亚太经合组织超额实现悉尼林业目标
下一篇:深圳龙岗,一座绿色低碳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