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绘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宏伟蓝图

——专访水利部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1-12-28 10:08:53    《人民周刊》

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东营考察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10月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纲要》,共同绘就展望至21世纪中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蓝图。

“沿黄各省区要按照《纲要》的总体目标和路线,抓住每个阶段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步一个脚印,一茬接着一茬干,就一定可以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利部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日前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

记者: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复杂多样:中上游土地呈现荒漠化、沙漠化趋势,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同时,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貌,拥有冰川、草原草甸、湿地、丘陵沟壑等不同生态功能区。流域上游、中游、下游间彼此牵制,这无疑增加了治理难度。要想实现黄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不同地貌单元和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协同治理,应当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王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分区施策,抓住重点。在上游水源涵养区,以涵养保护为主,采取自然恢复的方法,减轻人类干扰和破坏,划分生态红线,明确禁止开发区,落实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积极实施生态补偿。在中游水土流失区,按照“尊重自然”的准则,明确分区水土流失地质科学基准;植被建设和防沙治沙更要按照降水条件,适度确定植被盖度标准。在下游湿地保护区,根据流域水沙变化趋势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积极实施河口生态治理,加强多流入海、水系联通、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

记者: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难点。在您看来,目前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情况如何?《纲要》提出的发展高效旱作农业,能否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与生态保护治理的统一?

王浩: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产沙量占黄河流域来沙量的90%以上。

多年综合治理虽然改善了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但其生态脆弱性和重大灾害风险性并没有根本改变。其一,黄土高原仍有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不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差距显著,且仍有一大部分强烈侵蚀区属于难治理区,潜在水土流失风险仍然严重;其二,部分区域水土治理标准低,措施配置不当,系统防护效能不高,极端气象事件下低效林地、坡耕地、老式梯田、病险淤地坝等抵御灾害能力不足,局部侵蚀依然严重;其三,黄土高原坡耕地和侵蚀沟大量存在,成为水土流失主要来源地,特别是目前黄土高原仍有66.7万条侵蚀沟亟须针对性治理;其四,黄土高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但在生态保育和经济融合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山区放牧、退耕还林反弹现象时有发生,水土保持成果巩固任务重;其五,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体系缺失或不完善,可导致施工过程中增加原地表数倍甚至数十倍泥沙量,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强度大。

在这个背景下,要在黄河中游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重点是要做好淤地坝的综合利用,通过在缓坡上建设梯田,在沟底建设淤地坝,统筹水土保持与高效旱作农业发展。淤地坝淤平的地有4种特性:一是地势低,在沟底,所以水分最充分,耕作土壤层含水量高;二是整条沟里的枯枝落叶和营养物质都沉积在沟底,所以土壤肥力也高;三是透气性好,一条沟就是一个风力廊道,土是一层一层淤上的,比较疏松;四是沟底温度最高。这样,淤地坝的淤地就具备了旱作农业的四大基本要素水、肥、气、热,具有了稳产和高产的特点,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与生态保护治理的统一。

记者:水资源供需矛盾,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水资源短缺,是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之一。《纲要》要求,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您认为,怎样的配置才能称为“科学配置”?

王浩: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水源条件控制用水总量,调整水量分配指标。以生态用水为约束,考虑外来调入水量,确定流域的用水、耗水总控制指标。按照现有“八七”分水方案,考虑黄河水资源衰减、南水北调带来的水源条件变化,国家重点战略要求等因素,提出分期的水量分配方案。近期应考虑下游南水北调通水影响、上游能源产业发展的国家需求,适度增加上游用水指标,改善上游指标约束性缺水状况。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水后,按照全流域水资源条件整体改善的原则调整水量分配指标。

二是严格控制跨流域调出水量规模与用途。黄河流域在自身开发利用程度极高的情况下,仍向其他流域调出水量,不符合空间均衡的原则。跨流域调水规模应不高于现状,且不应增加供水范围,现有用户提高用水效率后的节水量不应再用于流域外新用户供水。下游调出水量随着南水北调供水范围扩大应逐步降低,相应的置换水量应归还黄河生态用水或上游缺水地区用水。

记者:除生态脆弱外,环境污染也是黄河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治理难题之一。沿岸产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着黄河流域水环境。在您看来,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对沿岸农业、工业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王浩: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质呈好转趋势,但水质问题仍较为突出,水质总体上具有上游优于下游、干流优于支流的明显特征。自2009年以来,黄河干流已基本无水质超标河段。此外,黄河口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程度依然较重。

从根本上治理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强化点源污染控制,实现清水入河,改善重点支流水质。要以汾河、涑水河、无定河、延河、乌梁素海、东平湖等河湖为重点,重点识别沿黄地区落后产能,实施煤炭、火电、钢铁、焦化、化工、有色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实行生态敏感脆弱区工业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推动绿色生产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生态灌区建设,降低农田面源污染。首先,要源头减排。黄河流域平均每亩地大概要施化肥30公斤,而国际上很多国家,平均每亩地施用化肥14至15公斤,应该将这个标准作为上界,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耦合施肥、推广有机肥等,把每亩地的化肥施用量减去一半。其次,要构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推进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再次,尽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建设绿色高效的供排水体系。

三是强化水环境刚性约束,建立形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因地制宜优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比例;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比重,发展优质、低耗、高附加值产业,推动能源化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逐步淘汰低效工业企业。

四是加强智慧监管,构建覆盖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等所有关键排污口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关键排污口长期在线和实时监测,统筹海—河—陆水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建立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人民周刊》2021年第23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沿黄省份迈向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