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

谷业凯    2021-01-07 11:36:48    人民日报

【人物】“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

【故事】卢永根院士是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作物遗传学家。他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把毕生精力都献给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学高德馨、治学严谨,满腔热情投身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他廉洁奉公、甘为人梯,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12年间,大刀阔斧推动改革,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受到师生们的好评。他一生恭俭、淡泊名利,将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88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学校,并决定在去世后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用模范行动践行了“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的誓言,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前不久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点评】

如果以物质条件衡量,卢永根的生活并不富裕。身为校长、院士,他穿不讲究、吃不挑剔,一床简席、四壁白墙,家中的摆设能让人恍如回到上个世纪。如果论学术贡献,卢永根应该很“富裕”。近些年,他带领团队选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就有33个,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新增产值就超过15亿元。

如果说到人生价值,卢永根无疑留下了一笔无价财富。19岁,他毅然放弃了香港优渥安逸的生活,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内地;53岁,他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打破人才困局,给年轻人广阔成长天地;76岁,他说把晚年继续献给科教事业;87岁,又捐出了毕生积蓄……关于人生价值这个问题,卢永根用一生的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卢永根一生学农、爱农、为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汗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他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几句话: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四个“一点”并非什么豪言壮语,却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参照。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能给人启迪、催人奋进。榜样还是一座蕴含着巨大资源的精神“富矿”,我们不会忘记,曾领导建造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物理学家方守贤,将段氏伽马刀用于肿瘤治疗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长年坚持给本科生授课的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纺出我国第一根合成学纤维的化纤专家郁铭芳……一代代科学家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他们是榜样,我们从中能深切感受到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榜样,将激励我们见贤思齐,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逐梦复兴的时代浪潮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提高新时代地方党组织选举质量的制度保证
下一篇:民法典实施助力全面依法治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