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年终考核要讲实事求是

2021-01-13 15:48:12    北京日报

新年伊始,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忙着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这本是正常的工作流程,但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干部为此颇感头疼,甚至不得不弄虚作假。

例如,各部门各单位去年的工作多多少少都受到疫情影响,有一些确实未能开展,但相应的考核项目和标准并没有适时调整。比如,有的单位因考虑到防疫要求,线下党日活动次数不及往年,但党务工作档案检查往往还是依照惯例,要求样样俱全、次数达标且完整留痕。这让基层干部左右为难——承认没完成,就要被问责;不想被问责,那就要造假。

这样的现实尴尬,让我们再次看到形式主义的身影。年终考核的本意,在于总结一年工作、评判成绩不足,进而及时改进、再接再厉。汇报材料也好,留痕记录也好,本质上只是反映工作的一种形式,而非工作本身。将考核等同于查材料,其实大有舍本逐末之嫌。更何况,在抗疫状态下,很多工作的内容、形式、节奏都有很大调整,如果考核不问实际而固守教条,岂非削足适履?要知道,考核标准很大程度上相当于风向标,一旦有形式主义倾向,势必层层传导,让被考核对象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一些基层干部嘴上发牢骚、手上补材料,正是一例。

由此来看,打击形式主义,校准考核标准是重要切入口。从道理上讲,任何事物、任何工作、任何活动,都少不了一定形式做载体。形式之所以成为主义,就在于脱离了“实际”这个根本,夸大了“必要”这个限度。校准考核标准,关键要回归实事求是这一基本刻度。一则,考核内容理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二则,不唯材料更重实效。尤其是那些直接为民服务的基层单位,多听一听老百姓如何评价,才是考核的应有之义。

有干部感慨:在基层权力不大、责任重大,只好处处“先把形式做到位”。这种无奈值得相关部门去倾听、去理解,进而以更清晰的权责清单、更科学的考核标准,治愈基层干部的“总结焦虑”。以长远目光来看,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新一年已经开启,继续与形式主义等歪风邪气做斗争,不妨就从实事求是地做好年终考核、新年计划开始。(崔文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严查奥数杯赛“重出江湖”背后的利益链
下一篇:让学生抽茅台并冒“疫”取货:谁组织都不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