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七日无理由退货需要两厢信任

2021-03-17 14:37:16    南方日报

“3·15”晚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倡议,实体店经营者积极参与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者期待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

这一倡议被形容为将“后悔权”从线上推广到线下,本意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但似乎不是所有人都表示欢迎:线上购物买到被试用过的污损商品,费事申请退换难免影响购物心情,现在还要波及线下购物体验?揩油的人一多,实体店岂不更加难以维持生计?

其实,不该把线上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仅仅理解成“后悔权”。后悔偏重于事先没想好,而线上购物时,消费者只能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猜想真实情况,在买卖关系里十分被动,有时货比N家做足功课,依旧上了“照骗”的当。哪怕商家如实介绍,一些问题仍不可避免,譬如网上流传的各种“买家秀”与“卖家秀”对比。赋予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才有可能避免退货过程中商家滥用“解释权”扯皮,平衡买卖双方利益,保障的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线下交易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与商家是在同一场景中过招。能看能尝能试穿,一买一卖你情我愿,已经比较公平。再允许消费者七日无理由退货,对商家来说反倒不太公平。就算有店家爱搞些偷梁换柱的把戏,可社会上既有刁钻卖主,也不乏狡猾买主,人们对该权利被部分消费者滥用的担心不无道理。退一步讲,消费者在实体店亲自看到商品、试用过后买下又选择退货,也许不是货品本身有问题,而是真的“后悔”于购买这一行为,与此相对应,难道冲动消费应该鼓励吗?

不过话说回来,倡议实体店提供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也不是坏事,只是对消费者与商家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消费者不要辜负了这份好意,在确有需要时再退换货。商家也要真的做到无理由退换货,而不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打出个幌子,等人家想退换货时又推阻搪塞。如果消费者与商家都能够秉持诚信、彼此信任,那么消费者在实体店的购物体验或许会不降反升,当消费者更愿意在实体店消费,买卖双方都能够从交易活动中获得好处。因此,要通过开展线下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活动,实现市场监管总局关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希望,不能单凭某方一厢情愿。(笃 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举报家暴算见义勇为”是激励也是赋责
下一篇:推“首违不罚涉税清单”增进征纳双方互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