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一句“机翻”,也够得上人身攻击了?

2021-03-31 15:25:37    光明网

最近,一位豆瓣用户因评价一本书“机翻痕迹太重”,被举报到了学校。

涉事图书为《休战》,该书是乌拉圭作家马里奥·贝内德蒂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书的译者为韩某,他曾在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西班牙艺术史系读硕士。3月16日,豆瓣用户高某给《休战》打了两星后评论道:机翻痕迹严重,糟蹋了作者的作品,还是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17日,韩某本人发帖,表示作为非科班出身的译者,愿意虚心接受所有人的意见,但“机翻”属于职业道德问题,如此说法近乎人身攻击。随后,韩某好友的网友A直接将高某举报到学校,27日上午,给差评的网友“经批评教育后”道歉。

实话实说,这是非常不堪的一幕,毫无文化人应有的体面。知识界不是“杀伐斗狠”的饭圈,如果没有面对批评的心态,实在不适合公开出版作品。须知,任何一个正常的知识界生态,必然存在相互评价,所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切磋交流,共同成长。

一句“机翻痕迹严重”,是不是人身攻击,是不是一个严肃的行为定义,恐怕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平心而论,“人身攻击”的门槛也不能太低,否则知识界的批评也实在无法下嘴了。当年苏轼评价黄庭坚的书法是“死蛇挂树”,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是“石压蛤蟆”,看着也挺像人身攻击的。但二位书法家都是哈哈一笑,付诸笑谈,这才是文化人该有的雅量与心态。

翻译者和举报者网友A若觉得人格遭受侮辱,建议走法律程序为妥,由法律清晰认定一下,“机翻痕迹严重”到底是不是人身攻击。文化人较真,也应该有体面的姿态。

举报到学校的操作也令人迷惑。似乎在举报者看来,评价作品“机翻”是学校该管的事。但学校不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举报到学校能有什么目的呢,请学校评评理?来给翻译定定性?恐怕都不现实,唯一可能的是借由学校来“管管”这位评价者。

脱离文本,脱离基本学术讨论的规范,而从作者所在单位作为切入点让评价者禁声,倒更像是一种精准的“人身攻击”。

如今,因为事件发酵,大量网友到豆瓣给该书打出一星。迫于无奈,豆瓣已经关闭了该词条,不显示评分和评价。这个结局令人遗憾,但可能也是这一地鸡毛“最合适”的结局了:既然译者对负面评价如此敏感,那么舆论也只能干脆抛弃评价的坐标系,让这本书彻底沦为在学术讨论中销声匿迹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也能明白,为什么文学作品等需要开放评价。评价固然会包含差评,甚至泥沙俱下,故意攻讦的也不少,但唯有开放评价,才能让一部作品的价值在讨论中被最终定义。拒绝受众,一部作品便不能称其为作品了,只不过是孤芳自赏的玩物。

更令人遗憾的是,在译者发文表示不满时,也有不少其他译者来声援,直斥这种动辄说“机翻”的行为,这也体现了一种小圈子心态的狭隘。文化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开放、包容、理性,和动辄抱团、敌意是天然相悖的。也希望他们能明白,在小圈子利益之外,还有公道是非;在自己“舒服不舒服”的主观感受之外,还有广大读者“喜欢不喜欢”的评价权利。

在这场关于翻译水准的争论中,几乎没有看到有价值的意见,充斥的都是情绪化的表达。文化讨论,不应该沦落到这个层次。也希望文化工作者能引以为戒,别再出这样的闹剧与笑话了。(易 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打击处置论文造假比发明创造还难么
下一篇:五常黑土被盗挖,耕地破坏是如何“瞒天过海”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