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清明,共同缅怀牺牲的扶贫人

2021-04-01 16:08:33    光明日报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清明前夕,社会上出现庄重纪念因公殉职的扶贫干部的呼声。这份朴素而诚挚的感情,令人肃然起敬。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情表达的:“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脱贫攻坚殉职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清明节前,祭奠英雄的社会呼声、群众感情何尝不是“不会忘记”的一个注脚?清明节之际,支持、鼓励乃至积极组织公众祭奠英雄、悼念逝者、抚恤家属,既传递了百姓感情、也展现了国家态度。

缅怀英雄是为了告慰英灵。世界上没有天生的钢铁勇士,只有为了信仰不怕牺牲的普通人。一声令下、扎根基层、殚精竭虑、死而后已,这些倒在扶贫路上的“钢铁战士”,用生命书写了担当和忠诚,践行了初心和使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以必要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深切缅怀、真挚怀念、崇高敬意,寄托的是炙热深情。

英雄也有家庭,也有亲人。人们还记得,电视镜头里,广西大学生村官黄文秀的父亲替女儿出席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听到女儿名字后,不禁潸然泪下;人们还记得,江西90后夫妻吴应谱、樊贞子牺牲在扶贫路上,当时樊贞子肚里还有2个月大的胎儿,家人痛心不已;人们也还记得,湖北扶贫干部谢睿殉职后,他幼小的孩子整天在纸上摹画爸爸……清明时节抚恤、慰问家属,同样是对英雄的告慰。

缅怀英雄更是为了凝心聚力。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世界上有哪个政党能够如中国共产党这样敢于向人民向历史作出庄严承诺,不折不扣兑现承诺?世界上哪个政党的党员能够像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一样,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闻令而动、尽锐出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一前所未有的脱贫奇迹,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征程的起点。全社会缅怀英雄、祭奠牺牲者,也传递出一种接续奋进的昂扬态度,传递出众志成城、再创辉煌的精气神。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明志。对殉职的1800多名扶贫人,后来者要继承和发扬他们身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决心、“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品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砥砺前行。让清明的哀思,化作披坚执锐的力量。

作者:李思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学校苛责起诉教育局的教师,合适吗
下一篇:“收缩型城市”带来治理新命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