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贡献率超70%”,彰显中国减贫的世界价值

2021-04-07 11:10:17    新京报

中国的减贫实践,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当下这个世界,并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中国经验。

4月6日,国新办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消除一切形式的极端贫困,是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这份白皮书用客观、翔实的数据,记录了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介绍了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了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

透过波澜壮阔、纷繁复杂的减贫实践,展现出一个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大国形象,中国这样的努力令人心潮澎湃——中国的减贫实践,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当下这个世界,并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中国经验。

一方面,中国的减贫实践,有制度优势因素,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世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减贫提供了方式方法、路径手段等方面的宝贵借鉴。

比如,强调增长和发展是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因时因势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创新减贫的策略方略和政策工具,提高贫困治理效能;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引导全社会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等。

这些做法,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国情或有不同,但国民的需求是一样的;资源禀赋有差异,但寻求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

无论是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还是生态扶贫、教育扶贫,这些在中国许多地区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精准减贫方案,不仅极大推动了中国脱贫攻坚的进程,也为其他国家减贫提供了参考借鉴。

比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另一方面,中国也一直致力于扩大国际合作,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实现减贫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向亚、非、拉等地区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种形式的援助自不待言。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力帮助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还有,中国这些年来持续强劲发展本身,也为世界各国带来机会。毕竟,当今世界,开放合作已经成为主旋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自外于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中国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生机勃勃,也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本身就是一个例证,这还进一步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希望和信心所在。

人类减贫的努力不会停止,中国的减贫实践也注定不会停步。接下来,国际社会也应该携手共进,积极推进减贫发展,让公平正义的阳光冲破贫困落后的阴霾,照亮繁荣发展的美好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段波澜壮阔的伟大传奇
下一篇:“公墓风”店招牌,“千店一面”真没必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