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视频鉴定劳动能力,智能暖心服务多多益善

2021-04-07 11:32:13    工人日报

据4月5日《工人日报》报道,为方便危重症患者及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山东青岛市人社局推出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模式。目前已为100多名危重症职工进行远程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直接关系到工伤认定和赔偿、后续治疗保障、待遇享有等事项或权益。对危重症患者及行动不便的职工而言,其出门是难事、麻烦事。如果按照惯例,要求其必须到鉴定机构或指定地点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未免不近人情。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某地一位罹患脑溢血后瘫痪在床的职工,因办理病退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但当相关部门要求其必须亲自到现场,而急救中心又不提供救护车服务,其家人为申请开通特殊鉴定通道奔波良久,不断碰壁。

如此现实语境下,上述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系统,利用大数据对申请鉴定的人员进行主动分析筛选,找出符合视频鉴定条件的职工,并通过短信、电话联系鉴定职工或其家属,指导、帮助他们操作,瞄准了现实困难和需求,同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和智能技术,努力对相关工作流程和方式进行改造和创新。

事实上,除了山东青岛,吉林长春、江苏南通等地也已经在探索远程视频鉴定劳动能力的工作。尤其是疫情期间,更多地方加入这一行列。

视频鉴定劳动能力是智能版的“上门服务”,也是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的具体实践,其本质是数据多跑路、服务多跑路、责任多跑路,而民众少跑路、少花钱、少折腾。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劳动能力鉴定关乎特定职工权益,关乎民生,也关乎服务作风。为行动不便的职工打开劳动能力鉴定的方便之门既合乎情理,也有法可依。人社部有关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办法指出,对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组织专家上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期待更多地方能够体谅相关职工群体的难处,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流程,调度资源,健全机制,把“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落实到更多为职工、为民生的服务中。  (李英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小学生“睡得了”还要“睡得好”
下一篇: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民宿发展"春水涌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