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别让小卖部成“限塑”漏网之鱼

2021-04-08 10:20:01    工人日报

据4月6日《经济日报》报道,“史上最严限塑令”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可替代传统塑料的生物降解塑料成为市场“新宠”。记者发现,可降解塑料制品并未完全普及,市场上出现“限塑令管得住大连锁,管不住小卖部”的现象。

早在2008年,“限塑令”就开始实施,去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随后,北京、海南等地也出台了相关措施。对这一“史上最严限塑令”,各界寄予厚望。

从今年前几个月的实施情况看,效果可谓显著。很多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企业订单量大增,多地大型连锁商超基本上已全面更换可降解塑料袋等。然而,也有一些商家我行我素。比如,有的地方大部分小店铺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有些地方的农贸市场与药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的情况不乐观。

“管不住小卖部”,正在拖“限塑令”的后腿,而其背后的原因还是利益驱使——一个可降解购物袋的进货成本为2角钱,而一个一次性塑料袋的成本是2分钱。如此差距,小卖部自然会选择进价低的塑料袋。同时,小卖部往往量多、分散,给监管造成不小的难度。

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加快降低可降解购物袋的生产成本。这不仅需要解决可降解塑料产业“小而散”的问题,通过提升产业集中度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而且要通过财税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其次,要着重提升传统塑料替代品的质量。很多小店铺不仅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也在使用难降解的吸管、餐盒等塑料产品。原因之一是替代品的质量不理想。比如,一些纸吸管软烂、异味等问题影响消费体验,商家不愿采购。再有,要对违规生产销售塑料制品的行为加大治理力度。要顺藤摸瓜,对还在生产、销售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企业,要依法查处,要合力监管、全链条治理,要在“扫街式监管”的同时,打好“持久战”。

期待“最严限塑令”早日管住小卖部、管住每一个角落,防止因小失大,影响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和相关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冯海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航空公司别做“店大欺客”的傻事
下一篇:问题多多的动画片,是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