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如此“讨喜”,实在讨厌!

2021-04-26 11:21:17    光明网

据河南都市频道《小象视频》近日报道,河南周口项城市一男子开婚车接亲路上,被沿途大爷大妈拦车十几次讨要红包、香烟,最终该男子一路上被要走60多包烟。该消息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结个婚太难了”“这是赤裸裸的拦路敲诈”,也有网友建议接亲男子应该报警。

在一些地方,讨彩头确实是风俗,看到有人办喜事,沾沾喜庆并非不可。但是,有个基本原则,“兴给,不兴要”。换言之,给不给由办喜事的人做主,人家不给你不能硬要。而反观报道中的案例,则是强行索要。如此“讨喜”,实在讨厌!

纵观这种现象,可用三个词来形容。一个是可悲。拦住婚车,伸手索要,吃相不佳,实在可悲。边索要边说“俺回来不要了,兄弟,快点!”为了一点彩头赤膊上阵,成何体统?再一个是可恶。结婚是喜事,接亲是重要环节,婚车被拦,被强行索要财物,新人虽气愤,却又不好发作,在人家欢天喜地的大事中添堵,岂不可恶?最后一个是可叹。据报道,项城市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出现被拦十几次这种现象是个别的。有关部门不能因是个别现象就不出手制止。只要涉嫌违法违规,这样的行为就应当被制止,拦一次都不行。

事实上,基于媒体此前的报道,强行讨喜钱是要被行拘的。比如,今年2月,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一名老人,向正在拍摄婚纱照的年轻情侣强行讨要喜钱被警方行政拘留。据报道,当地警方给出的理由是,该老人涉嫌以滋扰他人的方式进行乞讨。这一惩处理由,于法有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反复纠缠、强行讨要或者以其他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诚然,反复讨要喜钱,不就是乞讨吗?且这种乞讨已经对当事人构成了滋扰,甚至带来了危险。比如,婚车正在前行,突然冲出讨钱队伍,一群又一群,势必影响交通安全,一旦出了事,讨要喜钱的人能脱得了干系?

遏制这种不法现象,需要强化法律执行力。比如,对那些强行讨要喜钱的人,不能一笑了之,而是要公正处理,该警告的警告,该拘留的拘留。法律严格执行,发挥应有的作用,讨要喜钱的人自然心存忌惮。

同时,还需要全力移风易俗,全面消除陋习。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动,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显然,讨要喜钱也是陋习,必须革除。移风易俗,殊为不易,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还需要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逐步摒弃陋习。

当然,讨要喜钱绝非农村专有,在一些城镇也不同程度存在。为此,有必要在全社会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激浊扬清,让大家行动起来对不文明现象说不,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说不。由此,那些强行讨要喜钱的人才会越来越少!(王石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培训机构的师资乱象不能再乱下去
下一篇:世界地质公园遭破坏性开发,谁之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