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以守护生命的名义呼吁控烟提速升级

2021-06-01 15:38:01    北青报

5月31日是第34个世界无烟日。关于控烟,最新相关消息既让人喜又让人忧。好消息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共同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从1984年的33.9%下降至2018年的26.6%;多地将电子烟纳入控烟“黑名单”,对违规吸烟明确罚则。

中国人群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控烟目标(即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至2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几年控烟压力很大。特别是吸烟人数超3亿,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超100万,让人感到遗憾和痛心。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烟民把自己珍贵的生命断送在烟草上,无异于“自杀”,这是多么不值。而某些烟民在室内公共场所制造二手烟,无视他人健康与生命,这与“伤人”“害命”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希望“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超100万”引起足够重视,烟民不要把自己变成其中之一,也不要给无辜者带来伤害。

现在,亟须以守护生命的名义呼吁控烟提速升级,重点是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加大控烟力度、提升控烟速度,避免一些人被吸烟“夺命”。

首先,控烟立法需要提速升级。一些地方已制定新的控烟法规且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有很多地方控烟立法缺位。这既需要地方加快制定和完善控烟制度,更需要国家层面出台专门控烟法律,以指导、规范地方控烟。至今仍没有一部有针对性的全国性公共场所控烟禁烟法规,是一件憾事。

其次,明确控烟法规落实责任。控烟法规来之不易,在部分室内公共场所没有落实,这既暴露出责任主体不明确或不尽责,也暴露出监管主体不清晰,还说明控烟志愿者缺位。而要落实控烟法规,则必须明确责任主体、监管主体,对失责者应该追究责任。同时,还应该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控烟。

再次,大力普及吸烟危害和控烟常识。要想争取更多烟民戒烟,防范未成年人吸烟,关键在于普及相关知识。虽然现实中也能看到相关知识普及活动,但普及的方式过于僵化和传统,没有对普及对象形成心灵震撼和有效教育。因此,必须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普及吸烟危害,尤其要让未成年人远离香烟和电子烟。

国家卫健委透露,下一步我国将围绕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直面成人吸烟率高、电子烟界定及监管等焦点问题,加速落实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家庭建设。做好这些工作,也是控烟提速升级的具体体现,而吸烟人数以及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能否明显下降,从中最能看出控烟的实际效果。(老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别放过酒店那一扇扇“纸芯防火门”
下一篇:让孩子拥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