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自信赴考,不负青春与时代

2021-06-08 11:32:38    新京报

2021年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全国1000多万考生,在父母亲人的瞩望中,在西部的风、东部的雨、北方南方一样的炎热中,走进考场,完成科目不尽相同的考试,完成自己人生的一次大考。

每年的高考都备受瞩目,都会让整个社会动员起来,今年也不例外。多日前,各地各部门就紧急行动,为高考护航、为考生减压。就在今天,也有不少家长用心准备了花式送考仪式,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这不难理解,家有儿女,已经站在迈向社会的最重要台阶,表达一些善意的期许,抚慰一下焦虑的心情,当在情理之中。

毕竟,高考是一次成人礼,也是一道清晰的人生分界线。此后,一个个十七八岁的追风少年,就要走出家庭的卵翼,在父母的目送下,去迎接社会的风风雨雨,去找寻自己的新世界。亲爱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每一次送行都意味着一次成长的开始与形塑,人生大事,莫此为甚。

尤其是这届考生,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天降大任于斯人”,今天正好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节点上的他们,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就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中坚,一个更好的中国就需要依靠他们来建设。因此,这场高考也寄寓着家国重托。

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青年,就有什么样的时代,也由此描摹出一个国家的面貌。当前的中国,是他们父辈兄长建设成就的中国,而下一个100年的中国什么样,就将取决于他们这一代人是什么样。

这样的一场高考,尤其值得记忆。这是一次人才遴选的盛典,也镌刻个人奋斗的印痕,更肩负着一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事实上,不管事业有成,还是平平淡淡,人们都会深情回忆自己的高考,由衷感谢曾经的高考。彼时正青春,曾经艰难、焦灼、狂喜等万般心绪,早已经融入个体记忆深处,融化为一种生命体验,滋养着、也推动着一个个坚强康健的人格,往前走。

青年是标记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与时代的良性互动,无疑会成为一种浩浩荡荡的潮流,不可遏止。青年的奋斗、担当、拼搏,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内驱动力之源。而一代一代青年往前走,走出的都是一个青春的中国。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1916年,尚留学于日本的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讴歌青春,令人感动。

是的,青年就该积极向上,挥洒青春,释放热力,拼搏精进。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会鼓励并尊重个体的奋斗,而个体的成长、完善,也一定会带动社会与时代进步。经由高考这个通道,青年们得以进入心仪的大学,接受至关重要的高等教育,去实现个体人生的进步或转折,去摆脱或改变某种命运。

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为此,尽管人生的路已经有很多走向与选择,尽管高考其实已经不再是个体成才的“独木桥”,尽管我们这个社会的评价机制越来越多元,但毋庸置疑,一代一代的青年们,仍将通过高考实现自我,肩负着历史使命、家国重托,走向未来。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祝愿自信赴考的广大学子,认真应考,考出好成绩,不负如花青春,不负伟大时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送考车辆出事故“先考试后处理”,兼顾法理与情理
下一篇:任性毒死行道树,触犯法律必予严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