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深刻转型,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的目标,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要求。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需要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相关要求贯彻落实到应急处置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提升监测预警能力。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风险治理策略,提升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是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仍处于易发多发期。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贵在及时准确。我们要坚持源头治理、关口前移,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推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从以应急处置为重点转向全过程风险管理。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整合专业机构报告、科研单位预警、舆情监测等监测渠道,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监测预警能力。
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响应至关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快速响应,及时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应对,这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原因。应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响应能力建设,通过经常性的培训演练,做到平时常备不懈、遇事迅速处置。深入开展卫生、消防、地震等安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水平和预防、自救、互救能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中央与地方分级响应机制,确保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提升物资保障能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坚强的物资保障做后盾。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适应应急物资生产调配和应急管理需要,建立对相关资源要素的紧急调拨、采购等制度,提高应急状态下的高效协同配置能力。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完善储备品类、规模、结构,创新储备方式,提升储备效能。健全应急物资实物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储备应急物资。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对应急救援物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使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如果权威信息缺乏、虚假信息泛滥,就会对应急处置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要强化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和主导权。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内容,提供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指导。强化对微信公众号、微博、音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着力营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利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