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论文查重,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

2021-06-16 09:46:52    光明网

临近毕业,学生在上交论文前要面临一道困难关卡——论文查重,将写好的论文放入专业数据库和已有论文比对,防范抄袭、剽窃等行为的发生。在某种意义上,论文查重是高校防范学术不端、提高毕业生论文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测谎仪”与“防火墙”。

即便作用积极,但论文查重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部分负面效应,背离了防范学术不端的初衷。一方面,在查重面前,重复率“过关”的百分比数字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为了让论文符合要求,不少学生会付费在网络平台先行检测。缺乏监管、鱼龙混杂的背景之下,有些学生支付不菲费用后拿到的查重报告并不准确,这无疑加重高校毕业生的压力。另一个方面,为预防学术不端设计的查重系统,在使用中渐成学生对论文进行参照修改、规避重复之处的首选辅助。由此衍生的“同义词替换”“正说倒说”“删字加字”之类的应对之举,降低了论文质量,消释了学术严肃性。

原本意义积极的论文查重,为何会背道而驰?关键就在于,高校在防范学术不端和论文抄袭时,偏重了“外防”,简单地从减少低劣论文、减少学术不端的角度“做减法”,而忽略从高校学术不端、论文抄袭造假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方面去全方位“内防”。

高校毕业生论文造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发生,除了学生高校期间学习成效不明显之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如高校内部学术氛围的不浓厚;平时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考核监管机制的不严格、不健全,甚至是疏于监管;学生对学术研究伦理底线和学术研究严肃性的认知不到位;学生对学术伦理敬畏感不足,等等。

与此同时,高校片面注重机械化查重,忽略了导师的严格履职和严肃把关。导师没有进行科学、理性、认真、负责地审核,结果让学生把认真研究、尊崇学术这道考题的答案,写成了“机械查重=科学审核”。

从高校毕业生论文质量评价和毕业评价审核角度而言,论文查重很有必要,但我们矫治高校毕业生学术不端行为时,不仅仅需要做查重的“减法”,而更要做强化学术伦理道德教育、规范高校学生管理和学术研究行为监管、提高高校培养质量的“加法”。

高校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必修课,将规范学术研究行为、防范学术不端作为高校学术伦理和学研究道德建设的重点。不仅在教职工中科学进行,更要从大学生入校时就列入教育重点,从开始就构建严肃认真、严谨科学、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和人才成长氛围。也要注重高校育人责任机制建设和导师责任意识强化,把育人作为办学首位,把科学、实事求是评价作为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负责,而不是把审查寄予在机械的电脑程序。

更关键的一点是,要建立健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终身追责机制,建立举报投诉平台。健全查处通报处理机制,对所有涉及到学术不端的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查处,该取消学历、职称、荣誉的坚决取消,并依法依规进行追责和公开通报谴责,形成一种让高校所有师生不敢为、不能为、不愿为的学术监督评价氛围。这对于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而言,是一种具有警励意义的呵护。(许朝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妈妈带儿子进女更衣室?性别教育和服务都该与时俱进
下一篇:优惠券难领背后:薅羊毛“套路”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