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

2021-06-23 10:44:10    经济日报

立夏以来,不少地方气温持续走高,很多一线劳动者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一些单位启动夏季施工防暑降温措施,配备西瓜、绿豆汤和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用品,为建设者们“送清凉”。这种关爱行动,值得点赞和倡导。

防暑降温是季节性很强的劳动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身体健康和企业生产安全。全国总工会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对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进行部署,要求督促用人单位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等,并积极开展“送清凉”活动。

高温天气呼吁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一线劳动者安全合法权益。同时,不得以防暑降温用品代替高温津贴,也不得因高温天气缩短工作时间、发放高温津贴,而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为一线劳动者“送清凉”,用人单位应主动作为。从法律上讲,高温津贴作为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不是可发可不发的“福利”;在发放高温津贴的同时,还应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提供其他防护措施,这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施舍”,而是必须保障的权益。从人文关怀上讲,为劳动者“送清凉”,包括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实行错峰施工等,既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有关部门也需跟进劳动监察和维权保障。社会各界都应关爱一线劳动者,为高温天气下的城市建设者献爱心、“送清凉”。(付 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片仔癀一药难求,究竟为哪般?
下一篇:沿着高速,看见“可爱的中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