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3年1.5万,家务劳动不值钱?

2021-06-24 14:12:59    光明网

6月22日,一起离婚案经媒体报道引发社会热议。

“刺激”舆论的地方在于,结婚3年的夫妻诉讼离婚,妻子提出因自己照顾孩子、料理家务,负担义务较多,要求丈夫按每月5000元标准补偿自己19万元,最后法院支持妻子一方家务劳动赔偿的诉求,不过判定的补偿额为1.5万。

作为又一起适用《民法典》新规审理的离婚家务补偿案,其示范意义不容置疑。今年元旦起正式施行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88条规定: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新规的颁布实施,让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家务劳动被“看见”,让其背后的女性被“看见”,伴随着家务劳动价值的被承认,女性的社会价值也将被重新认识。

不过,让更多人不解甚至意难平的是,家务劳动为何如此不值钱。前有北京全职太太离婚获5万家务补偿,有网友计算过,相当于一年1万;现有浙江全职太太离婚获补偿1.5万,粗略核算的话,相当于1年5000元。如果按照每小时40元的家政服务标准,1年5000元补偿相当于家政人员工作125小时,分摊到每天的话,不足20分钟。这显然与日常生活里女性所承担的家务劳动的强度没有任何可比性,也正是基于此,不少人认为判定的家务劳动补偿额虽然聊胜于无,但杯水车薪,不足以体现其真实价值,“如此不值钱”“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声音由此四起。

家务劳动的价值到底该如何计算?有人提出,可以假设将家务劳动外包,那么外包的价格可以大致反映家务劳动的价值。不过,这种方法忽略了一点,家务劳动除了洗衣做饭这些体力劳动外,还有一部分属于情感劳动,比如以消费形式出现的家庭用品采购、养育子女和亲情维护等。这部分劳动根本无法外包,其对女性身体和心灵的损耗也难有确切的衡量标准。而且现实中,在长期的性别分工刻板印象和规训下,女性往往不自觉地成为承担家务劳动的一方,长期繁重的育儿劳动和家务劳动,让女性在职场中往往被认为是“二流劳动力”,“母职惩罚”客观存在,女性由此丧失的机会成本又该如何计算?

也因此,尽管目前的司法实践强调,离婚家务补偿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后的一种救济,但在粗粝而沉重的现实面前,人们依旧倾向于认为,家务劳动的价值被低估和忽视了。这种低估和忽视,多在这种社会新闻中被拎出来讨论,被作为“奉劝”女性要在家庭和职场做好平衡的现实素材,但它绝不仅是步入婚姻的女性才需要面对和思考的。

家务劳动虽然发生在家庭内部,多被视作私人领域的自我安排,但从本质上来说,家务劳动是作为再生产劳动而存在的,更准确的说是人口资源的再生产劳动。改革开放以来,原本由公共政策承担的一部分再生产职能逐步退回到个人和家庭。对这部分劳动的轻视和规避支付,很难说与职场的性别歧视、年龄焦虑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它以同样无形的方式影响到人们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就眼下来说,人口再生产劳动价值的低估,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人们对生育成本的估计以及生育计划的决策。

婚姻期间的家务劳动是无薪的,但作为人口资源再生产的成本,或不该仅由家庭承担。在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家务劳动的社会意义被进一步放大,我们也需要具有一些超越性的思考与行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巡游定制公交”上线 解市民通勤痛点的“实招”
下一篇:严禁炒作“高考状元”如何令行禁止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