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雪域架天路,精神耀千秋

贾丰丰    2021-06-28 11:41:17    人民日报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奋进新时代,更需要激扬精神的力量,风雨无阻向前进

 

从青海西宁出发,沿着青藏公路向西行驶,可以领略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自然风光,走近青海湖、茶卡盐湖、昆仑山、唐古拉山口等地标。在这条纵贯青藏高原的交通大动脉上,壮美雄奇的景色让人赞叹,当年筑路的不易更让人感慨。

上世纪50年代,筑路大军劈奇峰峭壁、越高原冰川、填泥坑沼泽,用7个多月时间,在生命禁区修通了格尔木至拉萨的“天路”,创造了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世界屋脊”修筑公路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青藏公路的筑路者们,为铸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新中国建设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

时光荏苒,筑路者们经历的艰难险阻、建立的丰功伟绩,人们永志不忘。重要的是,要把先辈们战天斗地、勇于开拓的精神火炬传递下去。从当年的建设者到如今的管护人员,他们以路为家,丰富和发展着“两路”精神,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沿线区域的群众以“两路”精神为引擎,苦干实干接力干,绘就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画卷。

修路时曾经流下的汗水,如今滋养着这片土地,结出累累硕果。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莫河骆驼场,是共和国第一个国营骆驼场。为修筑青藏公路,老员工们驮运物资、出人出力,在苍凉的戈壁大漠、广袤的雪山草地留下了声声驼铃。岁月变迁,在几代人的接续努力下,2020年末,莫河骆驼场畜牧业实现销售收入867万元,年可出售茶卡羊肉500吨。骆驼场历史陈列馆馆长张存虎说:“先辈们留下的精神,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也是拼搏创新的精神坐标。”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奋进新时代,更需要激扬精神的力量,风雨无阻向前进。巴音村是乌兰县的一个村庄,驻村干部赵福昌深有感触:“当年为修筑青藏公路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唯有让沿线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才能不负他们的期望。”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从2013年开始,村民“出行难、就医难、种地难”等问题陆续得到集中解决。村里有35户实现了整体搬迁,新的安置点毗邻青藏公路,临近茶卡盐湖。搬出来的乡亲们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雪域架天路,精神耀千秋。行路再远,也不能忘记筑路之难,更不能松劲懈怠。振奋精神、实干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不负历史、不负时代。

(作者为本报青海分社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赓续精神血脉 实现自立自强
下一篇:建设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