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太空一日》为什么刷屏

2021-06-29 11:31:37    澎湃新闻

近日有网友发现,统编新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有一篇课文,名为《太空一日》,作者正是航天员杨利伟。

因教材是近几年新修订的,不少人都没学过这篇课文。这篇文章被发到网上后,引起海量转发。有网友赞叹,“真实的故事远比小说精彩”;有网友感慨,“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才真正明白他为什么是英雄……”

我儿子刚刚结束七年级的学习,在语文课本中,他最感兴趣的就是《太空一日》。儿子是一个科普爱好者,这几乎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男孩子的共同爱好,杨利伟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早已耳熟能详。

当所有人都在仰望星辰大海的时候,杨利伟用“过来人”的视角,向大家展示了航天英雄眼中的世界,仅此一点,就足以激发无数人对科学探索的向往。

在《太空一日》中,杨利伟从火箭发射写起,以飞船落地结束。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杨利伟向我们展现了太空的神秘、科学的严谨,以及航天英雄真实的心理变化。

火箭上升阶段,低频共振“那难以承受的26秒”,让杨利伟“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替杨利伟捏一把冷汗。看到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很多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其引人入胜之处,不仅在于披露了太空的花絮,更在于袒露了英雄的心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英雄只道是寻常——他也会忐忑不安,也会紧张恐惧,但他从未放弃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因为感情真挚,所以形象真实。杨利伟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融于一身,使航天英雄的形象更加可歌可泣、可亲可敬。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仅一次次创造了奇迹,也一次次成就了英雄,走进杨利伟的内心世界,也就走进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杨利伟当年的一小步,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步;《太空一日》进入课本的一小步,同样是体现语文教材时代风貌的一大步。

在所有教材中,语文教材修订总是格外引人关注。因为语文从来都不只是教授工具性知识这么简单,如何赓续文化传承、培养艺术情趣、展现时代精神,始终都是语文教材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太空一日》引起网友热议,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开放式的教学目标——以培养科学兴趣、放飞科学想象力为目标,这篇课文侧重的就是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激情。

时势不仅造英雄,而且“造教材”。航天英雄的出现,依托于航天大国大步迈向航天强国的时代背景;语文教材的变化,不失为紧扣时代脉搏、引领人才培养机制的写照。

英雄的表现形式有无数种,每一种都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念的坚持;语文教材的选择空间有无限大,每一种都应该出自对优良品质的弘扬和对梦想的鼓励。

对未知领域保持探索的兴趣和想象,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从这一点来说,《太空一日》映照的,又何尝不是人类文明几千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ATM跨行取现降费,用户和银行将双赢
下一篇:“飞机为生命掉头”带来的不只是感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