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民进党“政治防疫”失德于民

2021-07-27 11:10:51    光明日报

作者:汪曙申(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美关系室主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台湾地区依赖海岛型地理形态、封闭锁岛政策一时控制住疫情。当时民进党执政当局大吹大擂,自诩防疫“超前部署”,在岛内和国际上渲染所谓的台湾“民主防疫”模式。然而,今年5月开始岛内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暴发,短时间内染疫确诊人数骤增。截至7月6日,累计报告确诊人数逾1.5万人,死亡人数达到700多例,确诊死亡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死亡水平。目前,岛内防疫漏洞不断出现,急缺新冠疫苗,民进党当局防疫政策遭受岛内社会一片挞伐。

从台湾地区开始政党轮替以来,蓝绿对立的选举政治主导岛内生态,选举导向成为影响政党政策的重要因素。加之复杂的两岸关系,特别是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炒作、渲染统“独”矛盾,公共政策受到两岸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民进党自2016年执政以来,将岛内党争、政争与两岸对立对抗紧密挂钩,深度影响岛内公共政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民进党当局涉疫政策充满政治考量,“政治防疫”备受诟病。

其一,防疫政策充斥“台独”思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值民进党连续执政,“反中抗中”是民进党2020年“大选”主轴,也是蔡英文第二任期两岸政策基调。维护“台独”政党执政地位、推动“事实‘台独’”路线,成为民进党当局防疫政策的出发点。因此,民进党当局在疫情中切断两岸正常人员往来,限制两岸关系,还千方百计阻挠岛内蓝营县市长和民间团体引进大陆生产的新冠疫苗。相反,民进党当局将抗疫寄托于美国和日本。拜登和菅义伟政府为支持民进党抗中政策,目前已向台捐赠大约300多万剂新冠疫苗,借机制造与台湾实质关系的进展,在岛内社会营造亲美、亲日氛围。今年以来,疫苗问题上“迎美日、拒大陆”充分反映民进党的“台独”防疫思维。

其二,在国际上搞“以疫谋独”活动。民进党当局防疫政策与对美政策、两岸政策高度联动。美国在防疫失败形势下,曾吹嘘台湾为“民主防疫样板”,对抗有效抗疫的“中国模式”,以维系西方拥有治理能力的话语权。为此民进党当局推动“轰轰烈烈”的“口罩外交”,宣传防疫的所谓“台湾模式”,配合美国诋毁中国大陆抗疫作为,谋求拓展“空间”。而此次台湾地区疫情大暴发,民进党当局“民主防疫”形象破产,难以再自称“样板”,“以疫谋独”策略受挫。因此民进党当局改变策略,在对美日等国寻获新冠疫苗的过程中谋求实质关系突破,以此转移矛盾焦点、缓解执政压力。

其三,借疫情制造岛内政治纷争。5月以来岛内疫情快速扩散,民进党执政明显受挫。6月份最新民调显示,岛内社会对蔡英文的满意度持续下跌,处于连任以来低谷;民进党支持度下滑到22.6%,为五年来最低点。与民进党困境形成对照的是,新北市长侯友宜、台北市长柯文哲民调支持度有所上升,绿营势力正将其作为重点打压对象,以转移防疫缺失的焦点。当前岛内防疫问题与政党斗争相互交织,国民两党及作为“第三势力”的台湾民众党围绕防疫和疫苗的缠斗更加激烈。民进党当局在“政治防疫”中将全力压制蓝、白政党,阻断岛内反对势力在疫情中获得政治收益。岛内疫情重灾区在新北市和台北市,政党斗争无疑会造成防疫上下协调与整合的问题,不利于台湾地区长期稳定控制疫情。

台湾地区疫情危机并未过去,“Taiwan can help”已变成“Taiwan need help”,岛内民众焦虑感、不安感空前升高,对民进党当局执政产生了更多怀疑。在“台独”思维下,民进党当局不会立即改变“政治防疫”做法,会继续依赖美日的疫苗援助。然而,新冠肺炎病毒变种肆虐,岛内防疫漏洞频现,美日提供的疫苗对台湾实现全民免疫是杯水车薪,美日实质上是联手借疫苗援助干预中国内政、操弄两岸关系。在攸关岛内民众健康与福祉问题上,民进党当局应摒弃意识形态因素,若一直顽固推行“台独”政策与大陆对抗、损害台湾民众利益,失德于民,其执政地位必然动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配备应急呼叫装置,让高龄老人更有安全感
下一篇: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必要之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