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敢同环保督察“耍心眼”,后果很严重!

2021-08-03 16:10:01    人民网

“被督察对象怕什么就曝光什么。” 近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直指“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下不去手,有的甚至成为污染行为的‘保护伞’”,更强调,对黑色发展坚决说不。

从2015年试点督察,到2021年上半年完成第二轮第三批督察进驻,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仅推动近24万件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对领导干部生态环保“不作为、弄虚作假、官僚主义”等进行了严厉、精准问责。从总体上看,督察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拍手称快。然而,一些长期存在的顽疾仍要予以高度重视,一些地方管理者的不良心态和消极作为更值得警惕。

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甚至一些问题在第一轮督察时就被指出、但到第二轮督察进驻时仍没有整改,一些地方对环保督察揭露出来的问题表现出消极懈怠不作为,某些管理者仍觉得环保督察是“一阵风”,令人惊愕。在侥幸心理作祟下,某些人以为装装样子就能“蒙混过关”——有的地方有部署却没有整改方案,有的有方案却没落实,有的把说了当成做了,有的把做了当成做成……凡此种种,实在是打错了算盘,动歪了脑筋,纯属“聪明反被聪明误”,环保督察定会予以坚决痛击。

消极整改、弄虚作假、顶风违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一些地方仍片面追求GDP“增速”而不是“提质”,对淘汰落后产能和重污染企业持“暧昧”态度。某些“黑大户”对环境污染及违法有恃无恐,更是因为一些地方管理者沦为污染行径的“保护伞”。

行百里者半九十。“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完成,一些地方试图“松松劲、歇歇脚”,这种念头要不得,尤其是某些地方出现大上、快上、抢上、乱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苗头,必须予以高度警惕。说到底,这还是没有脱离“应付式”治污的老路,没有建立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观。更要指出,环保没法“功过相抵”,倘若前期治污成效付之东流,更伤及地方管理者的公信力。

有约束必然有惩处,有惩处才会有敬畏。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共移交509个责任追究问题,有60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其中省部级干部近20人,厅局级干部900余人,处级干部2800余人。这说明,中央环保督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履行“回头看”,谁不把这一切当回事,谁胆敢触犯环保红线,谁就要付出沉重代价。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坚决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各地各部门必须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那些被督察出的问题,整改是否到位,标本是否兼治,治理是否长效,更要接受历史和群众的检验。(蒋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科研人员少为钱的事“操心”
下一篇:不再“唯金牌论”,我们更美更自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