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遏制楼道堆物得从法治破题

2021-08-04 15:12:44    北京日报

近日,本报记者在某大型社区探访时发现,这里的楼梯间空间被占问题十分严重:有堆放杂物的,有晾晒被子的,有养鸟养狗的,还有肆意吸烟的。在最夸张的地方,一堆旧木板把楼梯转角彻底挡住,逼得人只能拧着身子跨台阶往下跳。居民感叹:这楼住得可真“要命”。

公共空间堆放杂物是个老问题。杂七杂八摞一块,不仅看着糟心,同样暗藏隐患。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火灾中近半数发生在居民住宅。而楼梯间作为生命要道,一旦梗阻不畅,势必耽误通行效率,还会加速火势蔓延。可以说,救援迟一秒,疏散慢一秒,生命受到的威胁就多一分。乱堆杂物占用公共空间,决非个人小节,而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大问题。

事情很清楚,道理很明白,也从来不乏加强管理的呼声,可楼道堆物为何就管不住?就如上述小区,相关的宣传与清理一直在做,但往往是一阵风后一切照旧。从居民的角度看,根本上还是侥幸心理作祟,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家门口;从社区和物业角度看,要么是劝导居民“磨破嘴”,要么是替人清理“跑断腿”,辛苦了一番对方还可能不领情。一来二去,楼道里的杂物就像韭菜一般,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说起问题来,总是各人有各人的借口,但惟独忽视了,楼道堆物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从《消防法》到《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再到新近出台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都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并给出了警告、罚款等具体惩戒措施。这也意味着,楼道堆物不是堆什么、怎么堆的生活习惯问题,而是绝不可以堆、堆了要挨罚的法律惩戒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动真格,在劝说无效后,该诉诸法律的绝不和稀泥,这是维护法律尊严的需要,也是对所有人真正负责。

当然,这一过程中也应有堵有疏。针对居住条件狭小、储存空间不足的现实问题,社区也不妨探索打造“共享储物间”,引入智能储物柜,让确实有储物需求的居民付费租用。办法总比困难多,发挥共治共管经验,大家的事大家商量,总能找出最优解。

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安全、整洁、美观。以硬性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堵住“懒”“散”“占”劣习。在此基础上,以贴心服务让生活更方便。久久为功,文明习惯终将养成。(崔文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早”仍是应对新一轮疫情关键所在
下一篇:盘活边角地提供更多健身空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