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实施“优师计划”,为教育区域均衡开了个好头

2021-08-05 11:06:22    光明网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师计划”),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优师计划”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须承诺毕业后到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县中小学履约任教不少于6年。

教育资源区域不平衡,是制约实现教育公平的重大因素。其中,一些脱贫县和边境县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教育投入不足,积累了不少“欠账”,当地居民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与现实还有一定差距。相比于短期内通过资金投入能够补齐差距的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师资涉及的方面更广,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因此成为解决教育区域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优师计划”以定向方式为脱贫县和边境县培养师资,并免除相关费用,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实现学生与相关地区的“双赢”。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优师计划”有望进入更好的师范大学学习,并免去家庭的经济顾虑,毕业时也不必为求职而担忧;而对于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未来一批年轻师资定向任教,为本地师资建设提供了有生力量,至少不用担心师资匮乏的问题了。

目前,一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师资长期得不到更新,有的老教师苦苦支撑学校运转的故事,时常让人感怀。现代教育方法和理念日新月异,除了为当地老教师提供全方位保障,鼓励和褒扬他们教育育人的事迹,也需要年轻人和新鲜力量的加入。年轻师资前往欠发达地区任教,能促进当地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就此而言,“优师计划”具有雪中送炭的意义,为师资紧张的地方送上一份甘霖。

当然,师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工程,相关努力应体现在一名师范生成长为一名好教师的全过程中。“优师计划”要求师范生毕业后履约任教不少于6年,在这6年时间里,留住这些年轻教师的心,才能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地教育事业。从长远看,一位好教师的培养塑造不仅仅在于学历,更在于经验的积累,在6年协约期满后能够吸引教师留在本地继续任教,同样是“优师计划”应当达到的目的。

要想让年轻教师扎根欠发达地区任教,就要看到年轻教师成长的需求,让教育事业留住人才。对此,可以制定配套的人才成长方案,为部分优秀年轻教师提供职级职称晋升的“绿色通道”。同时,在区域内开通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允许优秀的乡村教师到城里任教,也鼓励城里教师到乡村兼课。其实,对于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培养出一名优秀学生让他们更有获得感。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是留住好教师的根本。

让年轻教师扎根欠发达地区任教,还要坚持待遇留人。要合理制定绩效激励政策,鼓励年轻教师到偏远、艰苦地区任教,让乡村教师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城镇教师。同时,全面提高教师住房保障水平,不让房子成为压垮年轻教师从教积极性的最后一根稻草。只要相关福利待遇做充分了,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就能得到基础性的保障,教育水平自然会慢慢赶上。

改变欠发达地区落后的教育面貌,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久久为功,稳定教师队伍离不开情感留人。“七一勋章”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老师说过:“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正是对教育事业的诚挚情感、对莘莘学子的浓郁关怀,支撑像张桂梅一样的教师留在讲台上。对“优师计划”的年轻教师,一样要呵护他们心中的教育理想和对教育事业的感情,鼓励他们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伟大的教育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要立足于长远,培养和维持一支经得起考验的师资队伍。“优师计划”的实施,为解决脱贫县和边境县师资欠缺问题开了个好头。在未来,要想方设法实施有效的配套措施,让这些师范生和未来的年轻教师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成为欠发达地区教育事业的顶梁柱。(王钟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下一篇:道路塌陷频发,修补路面更要“修补”管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