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劳动教育本质是品质教育

2021-08-26 16:19:36    羊城晚报

8月24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道,《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之后,大家对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和边界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体力劳动如今已经过时了。对此,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回应:“我想这个问题比较大,体力劳动我相信永远不会过时,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我们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的。”(8月24日澎湃新闻)

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受访教师表示,当下“崇尚分数、崇尚快乐”的青少年,有不少缺乏劳动概念,不仅不热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

这是劳动教育缺失的缩影,因此加强孩子劳动教育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怎么教、教什么却富有争论。的确,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途径,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须仰赖的手段,人生可谓离不开劳动。同时,劳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体力、脑力的,具体到职业更是五花八门。这也给劳动教育带来了困惑,特别是开劳动课到底怎么开,有的立足于教基础劳动技能,有的立足于劳动体验,莫衷一是。

事实上,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人干活,更深层次其实是品质的锻造。通俗地说,学会干活简单,但愿意干活,不惧劳怕累却不容易。现实中,不少企业都在抱怨:不是人难招,而是很多年轻人不愿到生产一线,宁愿到行政打杂拿有限薪水,也不愿到车间拿高额工资。这些与劳动技能无关,而是精神缺钙。其实,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形式不同、领域不同,但吃苦耐劳、勤奋坚持的付出都是一样的。

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技能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精神,最终使其成为做人的基本品质与素养。正因为如此,劳动教育不能被简单当成技能课程,而应当成为中小学生品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贯穿于义务教育的全过程。

去年教育部制定的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就对劳动教育的内涵作了精准的定位:一是全面的劳动教育,从技能性到思想性,强调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二是系统的劳动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根据年龄段的特点,分类施教,既有劳动又有教育,形成覆盖学校教育的过程体系。这是为劳动教育正本清源,是开展劳动教育课的明确方向。(木须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们一起拼搏
下一篇:保障科学家就是保护科研生产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