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殡葬风俗一刀切?化解“文明的冲突”是关键

2021-08-26 16:42:01    光明网

8月23日,山西省司法厅对《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等表述引发争议。8月24日,该厅工作人员表示,条例草案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这两天已收到部分反馈,“我们欢迎不同的声音,对于这些意见建议,在后续进程中我们会予以考虑吸纳”。

“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在于禁止生产销售祭祀用品,更在于将这些祭祀用品定义为“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由此不禁让人疑惑,祭祀烧纸到底是“民俗文化”还是“封建迷信”?

实际上,“文明的冲突”不仅体现在国际关系中,在很多时候也体现在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现代文明的眼光去看,祭祀烧纸存在很多弊端: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制造火灾隐患……更有甚者,将其中的仪式化表达视为“封建迷信”。但是,如果稍微换个角度就能看到,慎终追远的丧葬文化一直是传统民俗的一部分,而仪式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站在不同的历史坐标去看待祭祀烧纸,观念的碰撞与冲突几乎不可避免,“文明的冲突”由此产生。

不仅是丧葬文化,类似“文明的冲突”可以出现在传统习俗的方方面面。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那些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哪些属于“精神遗产”,哪些又属于“封建迷信”?从山西殡葬新规引起广泛争议来看,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取得广泛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中,“欢迎不同的声音”更像是一种安抚情绪的表达。

“文明的冲突”因“文明”而起,平息“冲突”的关键,显然在于统一对于“文明”的认识。所谓“移风易俗”,只有“风移”,才能“俗易”。换句话说,只有先扭转社会风气,才能改变基于这种社会风气之上的民俗习惯。而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众的认知。

其实,山西殡葬新规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不是将祭祀烧纸归为“封建迷信”,而是在并未取得广泛社会共识的前提下,制定了量化考核指标。按照当地的规定,火化率、节地生态安葬率、火化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率、公益性安葬设施覆盖率等指标,都将被纳入考核范围。以行政手段来解决“文明的冲突”,虽然可能高效,但注定会激起巨大的负面影响——在不少人仍将祭祀烧纸视为传统习俗的背景中,如此一刀切的方式,使相关部门面临的考核压力有多大,当地民众权益受损的可能性就有多大。

山西殡葬新规的初衷是倡导文明祭祀,但如果操之过急,好心也有可能办了坏事。移风易俗无法速成,也容不得强制,对于婚丧嫁娶之类寄托着公共情感的仪式化表达,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更新文明观念,显然比机械地制定量化考核指标更能起到实际效果。达成“文明”共识,才能消弭“冲突”;强化“冲突”对立,只能进一步伤害“文明”。(赵志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房东直售”将取代中介?为时尚早
下一篇:“针孔偷拍视频明码标价”,法律规制须重拳出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