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回乡创业,要在低门槛中追求高质量

2021-08-27 11:41:07    光明日报

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调研显示,县域内返乡创业青年的创业领域大多集中在门槛不高的创业项目——办养殖场、开小店等。同质化竞争者越来越多、物料成本不断上涨、价格战愈演愈烈,成为不少返乡创业者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它在给日趋凋敝的农村带来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为千千万万年轻人提供了实现创业梦想的空间。相对于在城市创业,返乡创业的门槛较低,年轻人怀揣梦想,充满创业热情,办个养殖场、开家小店、租几个蔬菜大棚、开个网店推销农产品等,说干就干,看起来上手容易、回报快、容易成功。殊不知,其实只要是创业,就会有竞争、有风险。

对很多年轻人而言,返乡创业往往需要直面资金不足、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经营运行成本高、难以说服农民加入、难以找到营利模式、自然天气风险、难以融入农村生活等现实问题。相关调研显示,57.1%的“三农”项目创业失败的受访大学生,把失败原因归结为“不懂农业政策”。在为一些返乡创业典型的成功喝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因为不了解农村、不懂农业政策、缺乏创业经验而陷入焦虑的现实。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1010万人,为历年之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年轻人。大批年轻人在风华正茂之时回到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生机活力。在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同时,有关方面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创业指导、政策扶持,尽最大努力呵护他们扎根乡村、实现价值的热情。

年轻人有知识、有拼劲和闯劲,缺的往往是因地制宜的创业思路。在创业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乡村文化、农业技术、产业特点、市场供需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指导他们把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理念和视野、信息和资源与本乡本土产业资源结合起来,找准创业门路,能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对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进行建档,确立创业指导部门、创业政策联系人,点对点上门提供各项政策咨询服务,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政策、综合利用资源,年轻的创业者们就不至于对政策“摸不着头脑”。说到底,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眼下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完备,乡村对很多年轻人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当下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不断优化、细化创业服务,尽力帮助返乡创业者解决创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

有年轻人,乡村才有活力,才有希望。方方面面关心爱护年轻人,给予年轻人更多创业指导、创业帮扶,非常必要。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等19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经过3至5年努力,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返乡入乡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迸发,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返乡创业门槛相对比较低,但返乡创业并不等于低水平创业,尤其是年轻人返乡创业,既要有热情,也必须充分调研、认真思量,在低门槛中追求高质量。 

  作者:李思辉(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有事商量”是城市共治的精髓
下一篇:突破身体极限 诠释生命精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