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京郊民宿不能都走网红风

2021-09-17 16:03:55    北京日报

秋高气爽,正是出游好时节,京郊成了许多市民的自驾游首选。特别是中秋国庆假期,尽管价格明显上涨,但京郊民宿还是早早被抢订一空。消费火热,但也有消费者吐槽,这些动辄千八百块起步的民宿基本都长一个样儿,真正带有特色文化的凤毛麟角。这样的声音其实给相关部门提了一个醒。

生活好了,国人的休闲旅游需求愈发旺盛,周末假期忙里偷闲到京郊放松一下是个不错的选择。加之疫情影响,大量需求都转移到了本地。数据显示,今年5月1日至4日,京郊共接待游客1054.4万人次,同比增长2.9倍,潜力可见一斑。着眼于此,许多乡镇都在积极追赶民宿这个风口,一些先行者也确实尝到了甜头。村子有名气了,村民有工作了,有村干部坦言,“民宿一来,凡事都活了。”诚如斯言,民宿确实是北京做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关键抓手。

民宿产业越做越大,但更要做出特色、做得长久。放眼当下雨后春笋般的民宿,很多都是在“日式”“ins风”“北欧”等网红审美中打转,大白墙、榻榻米、温泉池几乎成了标配,室内装饰基本离不开“麋鹿头”“火烈鸟”“龟背竹”。千篇一律的模样让人审美疲劳,削减着民宿本身的魅力,而一些硬拗的造型实则也暗含隐患。比如,京郊一些地区本就缺水,更没有什么温泉,非要搞游泳池容易浪费水资源,有的温泉全靠人工加热,着实有些荒唐。

网红审美也好,一房难求也好,都是市场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相较于酒店、农家乐等其他住宿,民宿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自身的文化特质、风土气息。游客来到民宿,不仅仅是为了休息,更多是为了观察自然变化、感受乡村文化。而那些移植过来的审美和文化,放在北京的郊外,其实给人一种悬浮感。网络审美迭代很快,一旦这股网红风过了,当下的诸多民宿还能继续吸引消费者吗?更要看到,当前的民宿市场尚未饱和,很多时候供不应求,但随着后进者越来越多,民宿间的竞争将转为品质和文化的比拼。与其届时被替代甚至被淘汰,不如提早找到自身定位,以文化装扮院落。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许多人眼中的理想乡村。民宿的一大立足之本,其实就是满足人们对田园牧歌的向往。这个意义上,提供更多文化体验,充分尊重原住民的文化民俗,应当成为打造精品民宿的不二法则。不要低估今天消费者的品鉴能力,真正有文化有特色的民宿,即便不与流行为伍,也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夏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环球影城,谨防游乐园变"不乐园"
下一篇:让全民运动点亮活力中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