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学普及

2021-09-22 11:07:54    经济日报

日前,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各地举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性群众科普活动,各地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激发全民科学梦想,营造创新氛围,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众志。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搭建起科技创新参天大楼下的坚实地基,难以构筑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不止科技界人士,越来越多社会公众也开始意识到,必须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已成为国家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

然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全国各省(市)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指出,我国公共场所科普宣传设施布局和国际活动参与人次呈高度集聚态势,科学传播发展指数值表现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及沿海地区,西北、东北地区科普事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积极回应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期待,已成为一项全球共识。在国外,科学家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从发行出版物、公共报告到开放研究场所等,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展演机制。如英国学会组织的“圣诞夜少年科普讲座”以及德国的“科学长夜”都是科学家与公众面对面进行科普交流的经典案例。“十四五”时期,我国亟待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工作,开展高质量科普任重道远。

科普服务的触角还要向基层不断延伸,持续强化有关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科学家和社会科技志愿力量的沟通协作,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开展趣味多元、机制长效的系列全域科普联合行动,打通科普惠民“最后一公里”;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丰富线上线下科普互动,全方位拓宽科普理念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以科普信息化为抓手让科普活动更加精准有效;此外,聚焦前沿重大科学议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打造社会需要、群众喜欢、影响力大、服务面广的科普活动品牌。

加强科学传播与普及,让公众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武装头脑,从而提高科学素质,理性应对各种危机挑战。期待科普惠民的脚步能够踏进更多寻常百姓家,努力消除知识鸿沟、数字鸿沟,使得人人公平分享科学福泽、人人乐享创新发展成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贡献力量。(郭静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相互成就发展振兴的美好愿景
下一篇:叫停槟榔广告很有必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