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网瘾老人”!数字化“适老”更要“护老”

2021-09-23 11:42:49    人民网

没事就拿起手机、躲在被窝里刷短视频、每天玩手机超过9小时……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些上网成瘾的事例。与以往不同,报道中网络上瘾的不再是年轻人,而是不久前还让社会担心与互联网时代脱节的老年人!从“数字鸿沟”到“网瘾老人”,这其中的变化既让人惊讶又令人担忧。老年人染上网瘾的背后,折射了复杂的现实,也向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时代技术迭代迅速,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机型新功能新应用新场景层出不穷,让很多老年人难以适应,感叹自己“跟不上时代了”。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网络购物、无接触支付、信息查询、身份验证等很多基于手机的功能,在为多数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不能熟练使用的老年人带来不少困难。为了不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落伍,适老化政策频频出台,切实解决老年人上网难题;社会各方也共同出力,鼓励年轻人特别是家人,帮助老年人熟悉手机功能,融入移动互联时代;很多企业也针对银发一族开发了很多“适老”手机应用,老年人的移动互联使用情况已有了不小的改善,能娴熟使用手机功能的老年人日益增加。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达9682万人。然而,由于互联网以往针对老人的服务经验积累不够,保护力度和方式欠缺,导致部分老人反受其伤。上述报告显示,超过0.19%的老人日均在线超过10小时,全国或有超过10万老人在手机网络上呈现极致孤独的生活状态,几乎全天候生活在移动网络上。

感到孤独,缺乏社会交往,是造成部分老年人染上网瘾原因之一。家人不在身边、不善交际,叠加疫情期间聚集活动受限,让部分老年人孤独感增加。而通过手机了解外界,社交沟通,娱乐互动,则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久而久之,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

上手容易成本低是老年人染上网瘾另一原因。很多老年人要帮忙照顾隔辈人,每天奔波劳碌。而不少老年人自己的父母也健在,这种升级版的“上有老下有小”让他们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并不多。手机作为容易学、易获取、低成本、零门槛的娱乐方式,自然成为了老人的最爱。在空闲时光,无法享受“诗和远方”的老人,拿起手机开心一下,无疑是最直接最实惠的选择。

移动互联网的吸引力,是由其方便随身、海量内容、娱乐性互动性强,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系统支撑所打造的,老年人并不会因为年龄大而对网瘾免疫。而老年人时间支配相对自由、无刚性作息要求的特点,导致外部约束力下降,也是容易沉迷网络的因素之一。

从社会角度讲,打造适合老年人的网络环境,加强系统性保护,让老人能够待在安全、舒适的互联网“老年模式”里,才是正确的做法。

“舒适护老”的网络环境,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推进建设和维护。家人或社区工作者在教会老人上网的同时,也要传授给老年人网络安全知识;互联网平台应避免强娱乐、轻内容的导向,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社会也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娱乐设施及场地,增加老人放下手机的动力。

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不应是数字时代关爱老年人的终点,“适老”之后还要“护老”,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真正拥有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庄红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讲原则不讲面子
下一篇:“家委会”应当回归本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