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人才赋能,筑牢农业发展之基

2021-10-22 10:53:46    河北新闻网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充分发挥“四区一枢纽”优势,广聚优秀人才,加快建设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引领四川及中西部地区农业开放发展,加速中西部地区农业“引进来、走出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不打牢“人才补丁”,乡村振兴就难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有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城乡两头齐发力,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人才支撑,才能破解人才瓶颈。其次,只有立足乡村本土,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创新培训机制,才能培育壮大扎根于农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

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人才数量、结构和质量能够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当前,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为破解这个难题,近年来,四川成都青白江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聚焦产业发展,通过项目聚人才,通过内培优人才,通过创业引人才,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协同农业发展的良好的格局。

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当前,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业科技所面临人才多元化的难题。以中智、中荷、中以等3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一方面,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吸引包括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内的更多专业人才投身农业农村。生活中,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的新闻也屡见报端。但是,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农业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如何把学校目标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也需要院校作出调整和优化。

另一方面,还需发掘和培养一批“农创客”“新农人”“土专家”“田秀才”。只有爱农业,才能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才能把务农当成事业;只有懂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农业科技应用于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只有善经营,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生产作出有效响应。所谓“就地培养”,意味着无论对大学毕业生还是对其他从业者,要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持续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抓住人才振兴这把“金钥匙”,着力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合力促进城乡人才携手,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就会越来越强,农民就会越来越富,农村就会越来越美。(李治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墩苗”“出穗”,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下一篇:以“用”为笔,写好地方“人才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