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快递业信息泄露,反电信诈骗立法还须提速

2021-10-26 11:58:11    光明网

如果不是记者调查,人们很难相信,下单当天,自己的信息可能已被卖给电信诈骗分子。2021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记者经过多日暗访调查发现,印有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遭明码标价批量售卖,有的按照5元一条的价格收购“母婴”类快递面单,涉及申通快递、百世快递、中通快递、圆通速递等企业。

快递面单中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意味着什么?这些信息的主人,成为一个个“透明的人”,随时可能掉入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

客观上,随着国家立法、司法、执法重拳出击,电信诈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比如,最高法、最高检出台《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特别针对电信诈骗,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制定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并展开数轮专项整治行动,陆续发布若干典型案例,收到了较好成效。

然而,电信诈骗借助于各种技术伪装,屡屡钻空得手。正如记者调查发现的那样,不法分子盯上了印有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特别是母婴类的面单,因为“好骗”。尤其令人触目惊心的是,这些快递面单被分类成“历史”和“实时”两种,又根据商品类型、商品价格、快递用户性别等精准分类售卖。不难看出,买卖快递用户个人信息的肮脏勾当,早已形成产业链条。

电信诈骗分子得到个人信息后,再通过不同方式“逐点攻破”,骗取钱财。由于资金流向复杂、涉及单位众多,电信诈骗案破案难度极大,多数受害者的资金无力追回。

值得庆幸的是,相关立法已经启动。就在10月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该草案支持研发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为利用大数据反诈提供制度支持,规定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领域涉诈异常情形的监测、识别和处置,要求互联网企业移送监测发现的嫌疑线索等。面对不法分子的猖獗进犯,理应做好最充沛的法治准备。

再回到这起快递业信息泄露事件上,按照酝酿中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也必不可少,这是溯至源头的一项工作。例如做好互联网平台监测移送异常信息和嫌疑线索等,如此,不法分子的操作空间才可被压缩到最低。

期待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尽快审议通过,堵塞快递业信息泄露的漏洞,朝着“天下无电诈”的目标迈进。(欧阳晨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5岁当博导”上热搜,折射学术“头衔”观
下一篇:教育实验区将探索缩短学制?真是“谣言满天飞,辟谣跑断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