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家教亟待走出“打击式教育”误区

2021-10-29 16:48:20    北京青年报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与人们熟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同,实施打击式家教的父母总是以一种求全责备的“挑剔”目光对待孩子。无论其做什么,都难以得到认可与表扬。即便是孩子考试得了98分,家长也要拿隔壁孩子的100分比较,抱怨“不理想”“有差距”。

打击式家教虽不像棍棒教育那样让孩子皮肉受苦,但其对孩子的心灵伤害不容忽视。首先,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家长打压的教育环境中,其情绪低落、兴趣索然和积极性受挫不难想象,学习提不起劲,成绩自然落后。

其次,会疏远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情是要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与安全感维系的,打击式教育极易让孩子产生不悦与痛苦甚至心理逆反,这不仅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与和睦,也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亲子关系也就难以得到改善。

其三,会重挫孩子自信心。实践表明,生活在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大多都比较自信与开朗,因为父母对于他们的进步和成功从不吝啬表扬;而常常受到打击式家教的孩子,则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性格压抑和自信心缺失。

矫正打击式家教,就当摒弃父母的错误认知。所谓“打是亲、骂是爱”不过是简单粗暴家教的遮羞布;“严师出高徒”也并非只是一味地板起面孔训人;惯着就是溺爱,夸了就会“翘尾巴”的认知太过片面与绝对。家教不能缺失温情、耐心与人格尊重。

家教需要方法得当、科学合理。人常说“教无定法”。教育孩子也需实事求是、因人制宜、恩威并施、奖惩结合。孩子犯了错误,就该批评教育,当然也需父母拥有“容错”的心理预期;对孩子不合理要求,要敢于和善于拒绝。当孩子获得优异成绩或取得点滴进步时,父母要不吝表扬与夸奖。须知,孩子是渴望被认可、被肯定和被鼓励的。(张玉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得擅发营销短信,说千遍还需罚一次
下一篇:一天筹够救命钱 句句“已捐”句句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